“上上終不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上上終不亭”全詩
半空發積雪,萬萬玉花凝。
或如生綃掛,或作薄霧橫。
紛紛虎豹吼,往往蛟龍驚。
人語不相聞,濺雹漂我纓。
有魚緣峭壁,上上終不亭。
此中有神物,雷雨周八弦。
分類:
作者簡介(姜夔)

姜夔,南宋文學家、音樂家。人品秀拔,體態清瑩,氣貌若不勝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來鄂、贛、皖、蘇、浙間,與詩人詞家楊萬里、范成大、辛棄疾等交游。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后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
《昔游詩 其十》姜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昔游詩 其十》是宋代詩人姜夔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姜夔曾經游歷衡山的景象,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比喻,展現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壯美。
詩中描述了昔日姜夔游覽衡山的情景,他站在衡山下,眺望水流入朱陵。半空中飄灑著積雪,形成了萬千玉花的凝結。有時宛如垂掛的細絲綢緞,有時像薄霧橫臥其中。虎豹的吼聲不絕于耳,蛟龍的驚動頻頻發生。人們的言語已經無法聽聞,雹塊濺起飛揚,打在他的衣襟上。有魚兒緣著峭壁,一直躍出水面,然而卻無法躍過高峰,最終無法達到彼岸。這個地方充滿著神奇的物事,雷雨交加,形成了八弦琴的和諧音。
這首詩通過描繪衡山的壯美景色,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的敬畏和贊美之情。姜夔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自然景觀的奇特之處,運用比喻和意象,使得讀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瑰麗和威嚴。從詩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自然的深刻感受和對神奇景象的強烈好奇心,同時也表達了對人類言語的無力和對人與自然界互動的思考。
這首詩的賞析在于其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通過運用形象生動的比喻,如玉花、綃掛、薄霧、虎豹、蛟龍等,詩人成功地將自然景觀與神話傳說相結合,使得詩意更加豐富深邃。同時,詩中對人類言語的弱小和對自然力量的敬畏也給人以思考,引發讀者對人與自然的關系的思考和反思。
總之,姜夔的《昔游詩 其十》通過瑰麗的景象描繪和豐富的意象運用,展現了衡山壯美景色和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詩中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類言語的無力感,引發讀者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這首詩既是對大自然的贊美,也是作者內心世界的表達,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思想深度。
“上上終不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yóu shī qí shí
昔游詩 其十
xī yóu héng shān xià, kàn shuǐ rù zhū líng.
昔游衡山下,看水入朱陵。
bàn kōng fā jī xuě, wàn wàn yù huā níng.
半空發積雪,萬萬玉花凝。
huò rú shēng xiāo guà, huò zuò bó wù héng.
或如生綃掛,或作薄霧橫。
fēn fēn hǔ bào hǒu, wǎng wǎng jiāo lóng jīng.
紛紛虎豹吼,往往蛟龍驚。
rén yǔ bù xiāng wén, jiàn báo piào wǒ yīng.
人語不相聞,濺雹漂我纓。
yǒu yú yuán qiào bì, shàng shàng zhōng bù tíng.
有魚緣峭壁,上上終不亭。
cǐ zhōng yǒu shén wù, léi yǔ zhōu bā xián.
此中有神物,雷雨周八弦。
“上上終不亭”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