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住衡州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舊住衡州寺”全詩
夜禪山雪下,朝汲竹門開。
半偈傳初盡,群生意未回。
唯當與樵者,杖錫入天臺。
分類:
作者簡介(李端)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贈衡岳隱禪師》李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衡岳隱禪師》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是李端。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舊住衡州寺,隨緣偶北來。
夜禪山雪下,朝汲竹門開。
半偈傳初盡,群生意未回。
唯當與樵者,杖錫入天臺。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李端贈送給衡岳隱禪師的情景。詩人曾經住在衡州寺,但因為順應緣分的安排,他偶然地來到北方。在夜晚,禪修的時候,雪花飄落在山上,清凈無塵,第二天早晨,李端來到竹門前汲水。當他念誦半部佛經時,傳統的禮儀已經完成,但眾生的煩惱和紛擾還未消散。他覺得只有與樵夫一起,手持杖和拄著禪杖,進入天臺,才能達到真正的安寧。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禪宗思想和詩人的修行心境。詩人通過景物描寫和自然意象,表達了禪修中的寧靜和超脫。整首詩以衡州寺為起點,通過作者的北行來引出后面的情節。夜晚的禪修場景和晨曦中的竹門開啟,展現了詩人對禪修時刻的細膩描繪。通過“半偈傳初盡,群生意未回”,詩人表達了修行者面對塵世煩惱的無奈,以及修行之路上仍然存在的挑戰。最后兩句“唯當與樵者,杖錫入天臺”,則顯示了詩人與自然融為一體,通過與樵夫一起進入天臺修行,尋求內心的寧靜和超越。
整首詩詞以簡約的語言和意象,展示了詩人對禪修和追求內心寧靜的渴望。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修行場景的描寫,詩人將讀者帶入一個清凈的世界,傳遞了對修行者人生境地的思考和對超越塵世紛擾的追求。這首詩詞具有深邃的禪意,同時也展現了唐代文人的修身養性之風。
“舊住衡州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héng yuè yǐn chán shī
贈衡岳隱禪師
jiù zhù héng zhōu sì, suí yuán ǒu běi lái.
舊住衡州寺,隨緣偶北來。
yè chán shān xuě xià, cháo jí zhú mén kāi.
夜禪山雪下,朝汲竹門開。
bàn jì chuán chū jǐn, qún shēng yì wèi huí.
半偈傳初盡,群生意未回。
wéi dāng yǔ qiáo zhě, zhàng xī rù tiān tāi.
唯當與樵者,杖錫入天臺。
“舊住衡州寺”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