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八百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洞庭八百里”全詩
長虹忽照影,大哉五色輪。
我舟渡其中,晁晁驚我神。
朝發黃陵祠,暮至赤沙曲。
借問此何處,滄灣三十六。
青蘆望不盡,明月耿如燭。
灣灣無人家,只就蘆邊宿。
分類:
作者簡介(姜夔)

姜夔,南宋文學家、音樂家。人品秀拔,體態清瑩,氣貌若不勝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來鄂、贛、皖、蘇、浙間,與詩人詞家楊萬里、范成大、辛棄疾等交游。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后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
《昔游詩》姜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昔游詩》是宋代姜夔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描繪洞庭湖的壯麗景色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思考。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洞庭湖寬廣綿延八百里,湖面宛如玉盤盛滿水銀。
長虹突然照亮湖面,啊,五彩斑斕的光輪多么壯麗。
我乘船穿越其中,波濤洶涌擾亂了我的心神。
早晨離開黃陵祠廟,傍晚到達赤沙曲。
請問這是何處,湖泊彎彎曲曲三十六處。
青色的蘆葦望不到盡頭,明亮的月光照耀得像蠟燭一樣明亮。
灣灣湖泊中沒有人家,只能在蘆葦邊過夜。
詩意和賞析:
《昔游詩》以洞庭湖為背景,通過對湖泊風光的描繪,展示了自然景觀的壯麗和美麗。詩中的洞庭湖被形容為寬廣無垠的玉盤,湖光山色令人陶醉。長虹的出現讓整個湖面閃爍多彩的光芒,給人以震撼之感。作者乘船穿越湖泊,波濤洶涌的景象使他心神不寧,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和威嚴。黃陵祠和赤沙曲則代表了早晚的時光流轉,詩人在其中游歷,感嘆時光的短暫和人生的無常。最后,詩人描述了湖泊的遼闊和靜謐,青蘆葦的無限延伸,明亮的月光如同燭光一般照耀著湖面。湖泊周圍沒有人居,只能在蘆葦邊過夜,給人以寧靜和孤獨之感。
整首詩以洞庭湖為主題,通過對湖泊景色的描繪和對自然景觀的贊美,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人通過描繪湖泊的壯麗和無垠,以及自然界的變幻和力量,表達了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關系,以及人生短暫和時光流轉的感慨。詩中景物的描繪細膩而生動,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感受,同時也讓人產生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洞庭八百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yóu shī
昔游詩
dòng tíng bā bǎi lǐ, yù pán shèng shuǐ yín.
洞庭八百里,玉盤盛水銀。
cháng hóng hū zhào yǐng, dà zāi wǔ sè lún.
長虹忽照影,大哉五色輪。
wǒ zhōu dù qí zhōng, cháo cháo jīng wǒ shén.
我舟渡其中,晁晁驚我神。
cháo fā huáng líng cí, mù zhì chì shā qū.
朝發黃陵祠,暮至赤沙曲。
jiè wèn cǐ hé chǔ, cāng wān sān shí liù.
借問此何處,滄灣三十六。
qīng lú wàng bù jìn, míng yuè gěng rú zhú.
青蘆望不盡,明月耿如燭。
wān wān wú rén jiā, zhǐ jiù lú biān sù.
灣灣無人家,只就蘆邊宿。
“洞庭八百里”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