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三兩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舟中三兩程”全詩
舟中三兩程,程程見廬山。
廬山遮半天,五老云為冠。
朝看金疊疊,暮看紫巉巉。
瀑布在山半,仿佛認一斑。
廬山忽不見,云雨滿人間。
分類:
作者簡介(姜夔)

姜夔,南宋文學家、音樂家。人品秀拔,體態清瑩,氣貌若不勝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來鄂、贛、皖、蘇、浙間,與詩人詞家楊萬里、范成大、辛棄疾等交游。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后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
《昔游詩》姜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昔游詩》是宋代姜夔所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作者離開湖口縣,乘舟行進至落星灣的景象。舟行數程,每一程都能望見廬山的壯麗景色。廬山高聳入云,將天空一分為二,五座老人的云霧如同頭冠一般。早晨望見金色的山峰疊疊重疊,傍晚則看到紫色巉巖層層疊疊。瀑布從山的半腰飛瀉而下,仿佛是在山間揚起一道白色的斑點。然而,廬山突然消失了,云雨彌漫了整個人間。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廬山的壯麗景色,展現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贊美之情。廬山高聳入云,給人一種雄偉壯觀的感覺,廬山上的五老云更增添了神秘感和詩意。金色和紫色的山峰交替出現,給人以美的享受和變幻的感覺。而瀑布從山的半腰飛瀉而下,給人以生生不息的力量和自然的氣息。然而,廬山忽然不見了,云雨彌漫了整個人間,給人以無常和變幻的感覺,也暗示了人事無常、物是人非的哀愁。
整首詩詞以廬山為主題,通過描繪廬山的景色變化,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世間變遷的思考。作者運用生動的描寫和對比手法,使詩詞充滿了詩意和意境。讀者在賞析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廬山的壯麗與神秘,以及人事無常的哲理。同時,詩詞也喚起了人們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引發對人生和世界的深層思考。
“舟中三兩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yóu shī
昔游詩
jì lí hú kǒu xiàn, wèi zhì luò xīng wān.
既離湖口縣,未至落星灣。
zhōu zhōng sān liǎng chéng, chéng chéng jiàn lú shān.
舟中三兩程,程程見廬山。
lú shān zhē bàn tiān, wǔ lǎo yún wéi guān.
廬山遮半天,五老云為冠。
cháo kàn jīn dié dié, mù kàn zǐ chán chán.
朝看金疊疊,暮看紫巉巉。
pù bù zài shān bàn, fǎng fú rèn yī bān.
瀑布在山半,仿佛認一斑。
lú shān hū bú jiàn, yún yǔ mǎn rén jiān.
廬山忽不見,云雨滿人間。
“舟中三兩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