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未到人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更未到人間”全詩
好靜居貧寺,遺名棄近山。
雨前縫百衲,葉下閉重關。
若便潯陽去,須將舊客還。
作者簡介(李端)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秋日憶暕上人》李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日憶暕上人》是唐代詩人李端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秋天的日子,我懷念著暕上人,
他從前離開時拿著缽,卻再也沒有回到人世間。
他喜歡安靜地居住在貧破的寺廟里,留下了名字卻棄絕了靠近的山峰。
在雨前,他縫補著破爛的袈裟;在落葉下,他閉上了沉重的寺門。
如果我要去潯陽,我必須把他當年的客人再次帶回。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暕上人的懷念和對他的生活方式的贊賞。暕上人是一個修行的僧侶,他選擇了離群索居,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詩中的描寫充滿了秋天的意象,暗示著歲月的流轉和人事的變遷。
作者首先描述了暕上人的離去,并表達了自己對其再也沒有回歸人世的感慨。接著,他贊美了暕上人喜歡寧靜的生活方式,選擇了一個貧窮的寺廟作為居所,而不是靠近的山峰。這表明暕上人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超脫,不受外界物質的誘惑。
詩中的描寫進一步展示了暕上人的離群獨居狀態。他在雨前修補著破爛的袈裟,象征著他對修行的執著;而在落葉下,他閉上了沉重的寺門,將自己與塵世隔絕。這些意象都強調了暕上人超脫塵世的決心和對修行的專注。
最后,作者提到自己要去潯陽,并表示要把暕上人當年的客人再次帶回。這句話暗示著作者對暕上人的敬仰和對他生活方式的認同,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希望能夠繼續傳承暕上人的精神。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凝練的意象,表達了對僧侶生活方式的思考和認同。通過對暕上人的描寫,詩人傳達了對寧靜、超脫和修行的追求,并呼吁人們在喧囂的塵世中尋找內心的寧靜和自我超越。
“更未到人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rì yì jiǎn shàng rén
秋日憶暕上人
yī cóng chí bō bié, gèng wèi dào rén jiān.
一從持缽別,更未到人間。
hǎo jìng jū pín sì, yí míng qì jìn shān.
好靜居貧寺,遺名棄近山。
yǔ qián fèng bǎi nà, yè xià bì zhòng guān.
雨前縫百衲,葉下閉重關。
ruò biàn xún yáng qù, xū jiāng jiù kè hái.
若便潯陽去,須將舊客還。
“更未到人間”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仄韻) 去聲十六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