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興重來觸緒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作興重來觸緒非”全詩
無地可畦家十口,蕭然相對欲誰歸。
分類:
作者簡介(李呂)
李呂,字濱老,一字東老,邵武軍光澤人。生于宋徽宗宣和四年,卒于寧宗慶元四年,年七十七歲。端莊自重,記誦過人。年四十,即棄科舉。好治易,尤留意通鑒。教人循循善誘,常聚族百人,昕夕擊鼓,聚眾致禮享堂,不以寒暑廢。呂著有《澹軒集》十五卷,《國史經籍志》傳于世。
《代人上建守四首》李呂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代人上建守四首》
朝代:宋代
作者:李呂
中文譯文:
悵懷往事我何知,
作興重來觸緒非。
無地可畦家十口,
蕭然相對欲誰歸。
詩意:
這首詩是宋代李呂所寫的《代人上建守四首》之一。詩人在懷念往事的同時,表達了對于重擔重來的感慨和困擾。他感嘆自己對于過去的情況一無所知,再次面對重擔時觸動了復雜的情緒。詩中描述了一個家庭無地可耕種的情景,十口之家無法安居樂業,面對著空虛而寂寞,不知道歸宿何在。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困惑和無奈。詩人用"悵懷往事"來形容自己對過去的思念和留戀之情,但又提出了一個疑問,他不知道自己對于往事的理解是否準確。接著,他表達了再次面對重擔所帶來的困擾和觸動情緒的非常。詩中的"無地可畦家十口"描繪出一個無法安居樂業的家庭,形象地展示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迷茫。最后一句"蕭然相對欲誰歸"則凸顯了詩人的無助和迷失,他不知道未來的去向和歸宿在何方。
這首詩以簡約的文字,抒發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無奈。通過描繪一個困頓和無法安居的家庭形象,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表達了對于重擔和未來的疑惑和迷茫。讀者在欣賞這首詩時,可以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掙扎和困惑,也可以思考自己在面對困境時的心境和選擇。整首詩以簡約的表達方式,刻畫出了復雜而真實的情感,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作興重來觸緒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i rén shàng jiàn shǒu sì shǒu
代人上建守四首
chàng huái wǎng shì wǒ hé zhī, zuò xīng chóng lái chù xù fēi.
悵懷往事我何知,作興重來觸緒非。
wú dì kě qí jiā shí kǒu, xiāo rán xiāng duì yù shuí guī.
無地可畦家十口,蕭然相對欲誰歸。
“作興重來觸緒非”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