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下戈矛吾退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筆下戈矛吾退舍”全詩
筆下戈矛吾退舍,胸中珠琲海傾藏。
雞群有鶴人誰識,熊掌兼魚子厭嘗。
一振斯文千古事,憑君更為引天潢。
分類:
作者簡介(李呂)
李呂,字濱老,一字東老,邵武軍光澤人。生于宋徽宗宣和四年,卒于寧宗慶元四年,年七十七歲。端莊自重,記誦過人。年四十,即棄科舉。好治易,尤留意通鑒。教人循循善誘,常聚族百人,昕夕擊鼓,聚眾致禮享堂,不以寒暑廢。呂著有《澹軒集》十五卷,《國史經籍志》傳于世。
《送楊文赴廷試》李呂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楊文赴廷試》是宋代李呂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送楊文前往廷試的情景,表達了對楊文的贊賞和祝愿。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只今冠蓋盛諸楊,
連歲科名屬雁行。
筆下戈矛吾退舍,
胸中珠琲海傾藏。
雞群有鶴人誰識,
熊掌兼魚子厭嘗。
一振斯文千古事,
憑君更為引天潢。
詩詞的詩意是,當前時期許多有才華的年輕人都在接連獲得科舉的殊榮,他們像一群雁一樣成群結隊地前往京城參加考試。作者自謙地說,自己的文采不如他們,將自己的戈矛收起,珍藏在心中,以示退讓。在這個世俗的群體中,很少有人能夠辨認出那些隱藏在其中的才華橫溢的人才,就像雞群中的鶴一樣難以得到認可,像熊掌和魚子一樣被人厭棄。然而,一旦這些人才展現出他們的文采和才華,他們將成為千古留名的事業,引領國家繁榮昌盛。
這首詩詞賞析了楊文的才華,并表達了對他的贊賞和期望。作者通過比喻和隱喻的手法,將楊文的才華與群體中的普通人進行對比,強調了楊文的卓越才能。整首詩詞氣勢恢宏,表達了對楊文以及其他有才華的年輕人的殷切希望,同時也探討了人才在現實社會中的認可和培養的問題。
“筆下戈矛吾退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yáng wén fù tíng shì
送楊文赴廷試
zhǐ jīn guān gài shèng zhū yáng, lián suì kē míng shǔ yàn háng.
只今冠蓋盛諸楊,連歲科名屬雁行。
bǐ xià gē máo wú tuì shě, xiōng zhōng zhū bèi hǎi qīng cáng.
筆下戈矛吾退舍,胸中珠琲海傾藏。
jī qún yǒu hè rén shuí shí, xióng zhǎng jiān yú zǐ yàn cháng.
雞群有鶴人誰識,熊掌兼魚子厭嘗。
yī zhèn sī wén qiān gǔ shì, píng jūn gèng wéi yǐn tiān huáng.
一振斯文千古事,憑君更為引天潢。
“筆下戈矛吾退舍”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仄韻) 去聲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