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書之竹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便書之竹帛”全詩
致君事業,全如忠獻,經天緯地。
十二年間,挺身為國,勛庸知幾。
便書之竹帛,銘之彝鼎,勤勞意、竟誰記。
一自平章庶政,覺人心、頓然興起。
朝庭既正,乾坤交泰,華夷歡喜。
行定中原,錦衣歸相,分茅□□。
看貂蟬綠鬢,中書上考,過三千歲。
分類: 水龍吟
作者簡介(劉過)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人,長于廬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蘇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曾為陸游、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岳珂友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水龍吟》劉過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水龍吟·慶流閱古無窮》
慶流閱古無窮,相門又見生名世。
致君事業,全如忠獻,經天緯地。
十二年間,挺身為國,勛庸知幾。
便書之竹帛,銘之彝鼎,勤勞意、竟誰記。
一自平章庶政,覺人心、頓然興起。
朝庭既正,乾坤交泰,華夷歡喜。
行定中原,錦衣歸相,分茅□□。
看貂蟬綠鬢,中書上考,過三千歲。
【中文譯文】
慶賀著流動的歲月,閱讀著無盡的古代事跡,再次出現在世間引起人們的關注。
致力于君主的事業,完全像是忠誠效力,貫通了天地之間的一切。
在十二年的時間里,挺身而出為國家盡力,功勛和平庸之間又有誰能辨別。
寫下的文字記錄在竹帛之上,銘刻在彝鼎之中,勤勞的心意,究竟由誰來記憶。
自從成為平章庶政,感知到人們的心意,頓時激發起了斗志。
朝廷變得正直,天地交相輝映,華夷之間都感到歡喜。
征服了中原地區,身著錦衣回到相位,分散著權力和榮華。
看著貂蟬那綠色的發鬢,翻閱中書的考績,已經度過了三千年。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劉過在宋代創作的,以慶賀自己在政治上取得的成就為主題,表達了他對事業的忠誠和努力。他以流動的歲月為背景,回顧了自己過去的經歷和付出。詩中通過對不同時期的描繪,展現了他在政治上的晉升和功業的建立,從平凡的個體逐漸成為朝廷中的重要人物。
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相門又見生名世",表達了他再次引起世人關注的意義;"經天緯地"形容他的努力和付出貫穿天地;"便書之竹帛,銘之彝鼎"則象征著他的事跡被記錄和銘刻下來;"看貂蟬綠鬢,中書上考,過三千歲"則以歷史典故和神話形象來強調他的成就和長久的影響。
整首詩詞氣勢恢弘,通過描繪自己在政治舞臺上的奮斗和取得的成就,展現了作者的雄心壯志和對事業的熱愛。同時也融入了歷史典故和神話元素,更加豐富了詩意的內涵。這首詩詞鼓舞人心,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和社會的忠誠,以及對個人奮斗和成就的追求,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社會意義。
“便書之竹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lóng yín
水龍吟
qìng liú yuè gǔ wú qióng, xiāng mén yòu jiàn shēng míng shì.
慶流閱古無窮,相門又見生名世。
zhì jūn shì yè, quán rú zhōng xiàn, jīng tiān wěi dì.
致君事業,全如忠獻,經天緯地。
shí èr nián jiān, tǐng shēn wéi guó, xūn yōng zhī jǐ.
十二年間,挺身為國,勛庸知幾。
biàn shū zhī zhú bó, míng zhī yí dǐng, qín láo yì jìng shuí jì.
便書之竹帛,銘之彝鼎,勤勞意、竟誰記。
yī zì píng zhāng shù zhèng, jué rén xīn dùn rán xīng qǐ.
一自平章庶政,覺人心、頓然興起。
cháo tíng jì zhèng, qián kūn jiāo tài, huá yí huān xǐ.
朝庭既正,乾坤交泰,華夷歡喜。
xíng dìng zhōng yuán, jǐn yī guī xiāng, fēn máo.
行定中原,錦衣歸相,分茅□□。
kàn diāo chán lǜ bìn, zhōng shū shàng kǎo, guò sān qiān suì.
看貂蟬綠鬢,中書上考,過三千歲。
“便書之竹帛”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