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缽曾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衣缽曾傳”全詩
誰能借留侯箸,著祖生鞭。
依舊塵沙萬里,河洛染腥膻。
誰識道山客,衣缽曾傳。
共記玉堂對策,欲先明大義,次第籌邊。
況重湖八桂,袖手已多年。
望中原驅馳去也,擁十州、牙纛正翩翩。
春風早,看東南王氣,飛繞星躔。
分類: 八聲甘州
作者簡介(劉過)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人,長于廬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蘇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曾為陸游、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岳珂友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八聲甘州》劉過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八聲甘州·問紫巖去後漢公卿》
問紫巖去後漢公卿,
不知幾貂蟬。
誰能借留侯箸,
著祖生鞭。
依舊塵沙萬里,
河洛染腥膻。
誰識道山客,
衣缽曾傳。
共記玉堂對策,
欲先明大義,
次第籌邊。
況重湖八桂,
袖手已多年。
望中原驅馳去也,
擁十州、牙纛正翩翩。
春風早,
看東南王氣,
飛繞星躔。
中文譯文:
詢問在紫巖之后的漢朝官員們,
不知道多少貂蟬。
誰能夠借到留侯的筷子,
穿上祖傳的馬鞭。
依然是塵沙遍布萬里,
河洛之地彌漫著血腥氣。
有誰能夠認識到山中的客人,
曾經傳承衣缽之人。
共同記載著玉堂之上的對策,
希望先明白大義,
接下來謀劃邊境事宜。
何況是重要的湖南和廣西,
已經多年來置身事外。
望著中原迅速駛去,
統治著十個州,旌旗飄揚。
春風已經吹過,
觀察東南方的王者之氣,
在星辰的環繞中飛舞。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劉過在宋代創作的《八聲甘州》之一,表達了對時局動蕩的關切和對身世的思考。詩中以問答的方式,探詢了紫巖之后的漢朝官員們的去向和命運。作者以貂蟬、留侯、祖傳馬鞭等形象隱喻歷史中的人物和事件,傳遞出對歷史的追問和對英雄人物的贊美之情。
詩中描繪了戰亂之地的景象,塵沙遍布萬里,河洛之地充滿了血腥氣味,展現了時代的動蕩和殘酷。作者以道山客、衣缽傳承等表達了對歷史中的智者和先知的敬仰和向往。
詩的后半部分強調了對國家大義和邊疆事務的關注,湖南和廣西被提及為重要地區,而作者對這些地區的置之不理表示了無奈和憂慮。最后,詩中展望了中原的迅速發展和王氣的飛揚,表達了對國家興盛的期望和對領袖的贊美。
整首詩以其雄渾的氣勢、隱喻的手法和對歷史和時局的關注,展現了作者對亂世和英雄人物的思考和贊美之情,同時也透露出對國家興衰和邊疆安危的擔憂。
“衣缽曾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ā shēng gān zhōu
八聲甘州
wèn zǐ yán qù hòu hàn gōng qīng, bù zhī jǐ diāo chán.
問紫巖去後漢公卿,不知幾貂蟬。
shuí néng jiè liú hóu zhù, zhe zǔ shēng biān.
誰能借留侯箸,著祖生鞭。
yī jiù chén shā wàn lǐ, hé luò rǎn xīng shān.
依舊塵沙萬里,河洛染腥膻。
shuí shí dào shān kè, yī bō céng chuán.
誰識道山客,衣缽曾傳。
gòng jì yù táng duì cè, yù xiān míng dà yì, cì dì chóu biān.
共記玉堂對策,欲先明大義,次第籌邊。
kuàng zhòng hú bā guì, xiù shǒu yǐ duō nián.
況重湖八桂,袖手已多年。
wàng zhōng yuán qū chí qù yě, yōng shí zhōu yá dào zhèng piān piān.
望中原驅馳去也,擁十州、牙纛正翩翩。
chūn fēng zǎo, kàn dōng nán wáng qì, fēi rào xīng chán.
春風早,看東南王氣,飛繞星躔。
“衣缽曾傳”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