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木莎城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高木莎城小”全詩
高木莎城小,殘星棧道長。
裊猿楓子落,過雨荔枝香。
勸爾成都住,文翁有草堂。
分類:
作者簡介(李端)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送何兆下第還蜀》李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何兆下第還蜀》是唐代詩人李端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
重江不可涉,
孤客莫晨裝。
高木莎城小,
殘星棧道長。
裊猿楓子落,
過雨荔枝香。
勸爾成都住,
文翁有草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送別的方式,表達了對友人何兆離開成都返回蜀地的情感。詩中描繪了一幅離別時的景象,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深情和留戀之情。
首先,詩人使用了重江不可涉的詞句,意味著江河湍急,難以渡過,從而象征了離別的困難和遙遠的距離。他告誡離別的友人不要著急啟程,不要一大早就穿戴整齊。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高木莎城和殘星棧道,這些景物都是在離別路上的景色。高木莎城是一座小城,暗示著友人要經過艱險的山路。而殘星棧道則形容了夜晚行走的情景,星光稀疏,棧道漫長,暗示著離別的道路是坎坷和辛苦的。
詩中還描繪了裊裊猿聲、楓子的落葉和雨后荔枝的香氣,這些景物都是蜀地的特色。這些描寫不僅增添了自然景物的美感,也表達了詩人對友人回到蜀地的期盼和思念之情。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勸告友人留在成都的心愿,提到了文翁的草堂。文翁指的是成都的文學家,而草堂則是他們創作的地方。這里象征著友人可以在成都安定下來,享受文化氛圍,開創自己的事業。
整首詩以離別為主題,通過景物描寫和情感抒發,表達了對友人的留戀之情和對友人前程的祝福。在描繪自然景物的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成都文化的熱愛和向往,呼喚友人留在這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中。
“高木莎城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hé zhào xià dì hái shǔ
送何兆下第還蜀
zhòng jiāng bù kě shè, gū kè mò chén zhuāng.
重江不可涉,孤客莫晨裝。
gāo mù shā chéng xiǎo, cán xīng zhàn dào cháng.
高木莎城小,殘星棧道長。
niǎo yuán fēng zi luò, guò yǔ lì zhī xiāng.
裊猿楓子落,過雨荔枝香。
quàn ěr chéng dū zhù, wén wēng yǒu cǎo táng.
勸爾成都住,文翁有草堂。
“高木莎城小”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