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矣重來力不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老矣重來力不禁”全詩
風月欲談嫌許事,山種不險似人心。
淡煙衰草鄉關遠,細雨黃花節序深。
雖有小詩行樂處,世無知己為誰吟。
分類:
作者簡介(劉過)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人,長于廬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蘇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曾為陸游、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岳珂友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謁京口張守》劉過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年少時爬上危樓,現在年老又來一次,體力已不禁。想要談論風月之事,但擔心會得罪別人,就像山巒看似不險峻,可人心卻難以捉摸。鄉間的煙霧稀薄,鄉關遠離,草木凋零。細雨中,黃花依舊盛開,節序深沉。雖然有一些小詩能夠寫樂事,但這個世界上很難找到知己,不知為了誰而吟唱。
詩意:
《謁京口張守》表達了詩人劉過對時光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思考。詩中的危樓象征著人生的高處和困難,年少時的壯志豪情已經隨著歲月的流逝而逐漸消退,老年再次回到危樓,卻已無力再攀登。詩人希望能夠暢談風月之事,但又擔心自己的言辭會得罪他人,這反映了對社交關系的顧慮和人際關系的復雜性。詩中的山巒與人心相比,看似不險峻,但實際上卻難以捉摸,這暗示了人心的復雜和難以預測性。
詩人描繪了鄉間的景象,淡煙和衰草表現了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凋零。然而,在這淡淡的細雨中,黃花依然盛開,節序深沉,傳遞出生命力的堅韌和頑強。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孤獨和無奈,雖然能夠寫出一些小詩來表達自己的愉悅,但在這個世界上很難找到真正的知己,不知道為了誰而吟唱。
賞析:
《謁京口張守》通過描繪詩人在年少和年老階段對人生和社交關系的思考,展現了對時光流轉和人心復雜性的感悟。詩人通過危樓、風月、山巒、鄉間景象等意象的運用,將內心的情感和對人生的觸動巧妙地表達出來。詩詞中的細膩描繪和深刻思考,引發人們對生命的意義、人際關系的紛繁復雜以及孤獨的思考。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對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感慨和矛盾心情。在歲月的滄桑中,詩人回首過去的壯志豪情與現實的無力相對照,體現了對光陰易逝和人生變遷的深刻認知。同時,詩人對社交關系的思考也使詩詞更具現實意義,揭示了人心的復雜性和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
“老矣重來力不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jīng kǒu zhāng shǒu
謁京口張守
wēi lóu nián shào jì dēng lín, lǎo yǐ chóng lái lì bù jīn.
危樓年少記登臨,老矣重來力不禁。
fēng yuè yù tán xián xǔ shì, shān zhǒng bù xiǎn shì rén xīn.
風月欲談嫌許事,山種不險似人心。
dàn yān shuāi cǎo xiāng guān yuǎn, xì yǔ huáng huā jié xù shēn.
淡煙衰草鄉關遠,細雨黃花節序深。
suī yǒu xiǎo shī háng lè chù, shì wú zhī jǐ wèi shuí yín.
雖有小詩行樂處,世無知己為誰吟。
“老矣重來力不禁”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仄韻) 去聲二十七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