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窮大地三千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欲窮大地三千界”全詩
欲窮大地三千界,須上高峰八百盤。
累世避人秦婦子,一時驚客漢衣冠,塵寰元有清吟處,便作三山蓬島看。
分類:
作者簡介(劉過)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人,長于廬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蘇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曾為陸游、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岳珂友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登白云絕頂》劉過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登白云絕頂》是宋代劉過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雨停之后,新晴的天空還帶著些許寒意,我有些不敢離開住處。透過窗戶,一簾秋色充滿了窗前的欄桿。我渴望去探索大地的廣袤,但必須攀登高峰的八百級盤道。歷代以來,逃避塵世的人像秦朝的婦女一樣,避開了繁忙的生活,而突然出現的客人則如同漢朝的士人,心生驚訝。然而,塵世間總有些地方能夠讓人心靈清凈,我便像在三座山峰和蓬萊仙島間徜徉般去欣賞這片風景。
詩意:
這首詩以登高望遠的題材,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向往和對世俗塵囂的厭倦。詩中通過描繪雨后的新晴景色、秋天的景色和攀登高峰的艱巨,表達了詩人對自由、遠離塵世和追求心靈凈化的渴望。同時,詩人也借景抒發了對過去時代的向往和對清幽之地的追尋,以此呼應了人們對于心靈棲息之處的向往。
賞析:
《登白云絕頂》這首詩采用了典型的山水田園描寫方式,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具體的自然景物和場景,抒發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思想。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如“一簾秋色滿闌干”表達了秋天景色的美麗和遼闊,而“須上高峰八百盤”則形象地描繪了攀登高峰的困難和艱險。
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對世俗繁華的厭倦和對自由遠離塵囂的向往。詩中的“秦婦子”和“漢衣冠”象征著逃避塵世和追求自由的人們,與詩人的心境形成了對照。最后,詩人尋找到了一片清凈之地,用“三山蓬島”來比喻這個地方,展現了人們對心靈棲息之處的向往。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基調,通過描繪具體的景物和場景,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思想。同時,詩中也體現了宋代文人的某種精神追求,即追求心靈的自由和凈化。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山水景色,展示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給人以深深的思索和遐想。
“欲窮大地三千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ēng bái yún jué dǐng
登白云絕頂
yǔ bà xīn qíng qiè sù hán, yī lián qiū sè mǎn lán gān.
雨罷新晴怯宿寒,一簾秋色滿闌干。
yù qióng dà dì sān qiān jiè, xū shàng gāo fēng bā bǎi pán.
欲窮大地三千界,須上高峰八百盤。
lěi shì bì rén qín fù zi, yī shí jīng kè hàn yì guān,
累世避人秦婦子,一時驚客漢衣冠,
chén huán yuán yǒu qīng yín chù, biàn zuò sān shān péng dǎo kàn.
塵寰元有清吟處,便作三山蓬島看。
“欲窮大地三千界”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卦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