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子見何曾”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俗子見何曾”全詩
故人留少駐,俗子見何曾。
佛屋警天柱,心光續命燈。
任渠狂到死,吾老慢騰騰。
分類:
作者簡介(劉過)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人,長于廬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蘇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曾為陸游、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岳珂友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題雁汊峰東林寺》劉過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雁汊峰東林寺》是宋代劉過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雁汊峰東林寺為背景,以詩人與僧人的對話為主線,表達了對世俗之外的佛教境界的向往和對人生沉淀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
雁汊泊船去,
巖頭間訪僧。
故人留少駐,
俗子見何曾。
佛屋警天柱,
心光續命燈。
任渠狂到死,
吾老慢騰騰。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雁汊峰東林寺為背景,描繪了詩人乘船而來,在巖頭之間拜訪僧人的情景。詩人感嘆故人只留下少許時間停留,而世俗的人們又能真正理解過去的風采嗎?
詩中提到的佛屋象征著佛教的圣地,而“警天柱”則意味著它的重要性。心靈的光芒延續于佛屋內的燈火,表達了對佛教修行中心靈光明的追求。這種追求與塵世的浮躁相對立,詩人表達出對超脫塵世、追求心靈凈化的渴望。
最后兩句“任渠狂到死,吾老慢騰騰”,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和他人的不同態度。詩人寧愿讓那些紛亂的世俗事物狂奔到終點,而他自己則選擇慢慢地老去,意味著對內心的寧靜與平和的追求。
這首詩通過雁汊峰東林寺的描繪,將人們對佛教修行和內心凈化的向往表達了出來。詩人通過與僧人的對話,寄托了對真正的精神境界與寧靜生活的追求,同時也對繁瑣的世俗事物表示了厭倦。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示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思索,給人一種寧靜與超脫的感覺。
“俗子見何曾”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yàn chà fēng dōng lín sì
題雁汊峰東林寺
yàn chà pō chuán qù, yán tóu jiān fǎng sēng.
雁汊泊船去,巖頭間訪僧。
gù rén liú shǎo zhù, sú zǐ jiàn hé zēng.
故人留少駐,俗子見何曾。
fú wū jǐng tiān zhù, xīn guāng xù mìng dēng.
佛屋警天柱,心光續命燈。
rèn qú kuáng dào sǐ, wú lǎo màn téng téng.
任渠狂到死,吾老慢騰騰。
“俗子見何曾”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