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一派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長江一派通”全詩
板橋尋謝客,古邑事陶公。
片雨收山外,連云上漢東。
陸機猶滯洛,念子望南鴻。
分類: 春天
作者簡介(李端)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送夏中丞赴寧國任》李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夏中丞赴寧國任
楚縣入青楓,
長江一派通。
板橋尋謝客,
古邑事陶公。
片雨收山外,
連云上漢東。
陸機猶滯洛,
念子望南鴻。
中文譯文:
送夏中丞赴寧國任
楚縣進入青楓鎮,
長江一片暢通。
在板橋上尋找謝客,
想起古邑陶公的事。
雨過后山外清晰可見,
云連著遮住了漢東。
陸機仍然滯留在洛陽,
想著兒子期望看到南方的大雁。
詩意:
此詩是唐代李端寫給夏中丞的送別詩,在送別的同時,表達了對夏中丞的祝福和思念之情。詩中描繪了楚縣進入青楓鎮,長江暢通無阻的景象,表達了送往遠方任職的夏中丞將可以暢通無阻地開展工作的祝愿。詩中還提到了板橋上尋找謝客的場景,可能是作者在送別夏中丞的同時也在尋找與夏中丞有關的消息或線索。接著,詩中提到了陶公,陶公是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可能是表達了對夏中丞在寧國任職時能夠像陶公一樣有所作為的期望。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雨過后山外清晰可見的景象,與前半部分形成了對比。然后,詩中描繪了云連著遮住了漢東,可能是表達了送別時心情的愁緒,云象征著愁緒遮擋了對未來的期望。最后,詩中提到陸機滯留在洛陽,思念著兒子望著南飛的大雁,可能是作者通過陸機的形象表達了自己對夏中丞的思念之情,同時也描繪了送別時的離愁別緒。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出了送別的場景和情感。作者通過描繪景物和人物來表達自己的祝福和思念之情,同時也通過景物的對比和人物的形象描繪來表達了送別時的離愁別緒。整首詩意境清新,感情真摯,給人以愉悅和思考的空間。
“長江一派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xià zhōng chéng fù níng guó rèn
送夏中丞赴寧國任
chǔ xiàn rù qīng fēng, cháng jiāng yī pài tōng.
楚縣入青楓,長江一派通。
bǎn qiáo xún xiè kè, gǔ yì shì táo gōng.
板橋尋謝客,古邑事陶公。
piàn yǔ shōu shān wài, lián yún shàng hàn dōng.
片雨收山外,連云上漢東。
lù jī yóu zhì luò, niàn zi wàng nán hóng.
陸機猶滯洛,念子望南鴻。
“長江一派通”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