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州二三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東州二三子”全詩
渭北煙樹合,江南春水肥。
波寬魚意足,沙淺烏痕微。
我亦欲東去,斜風雨濕衣。
分類:
作者簡介(劉過)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人,長于廬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蘇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曾為陸游、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岳珂友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江頭送趙教即席同賦》劉過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江頭送趙教即席同賦》
朝代:宋代
作者:劉過
中文譯文:
東州二三子,相送黃鶴磯。
渭北煙樹合,江南春水肥。
波寬魚意足,沙淺烏痕微。
我亦欲東去,斜風雨濕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江頭送別的景象。詩人劉過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表達出自己與朋友趙教分別的情景。
詩中的第一句描述了東州的年輕人們一起送別趙教,送行地點在黃鶴磯。這里黃鶴磯是指長江中的一座島嶼,也是一個有名的風景名勝區。
第二句中的渭北煙樹合,江南春水肥,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展現了北方和南方的不同景色。渭北是指渭河的北岸,煙樹合意味著濃密的煙霧和茂密的樹木。而江南則以春水肥美著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接著,第三句以波寬魚意足,沙淺烏痕微表達了江水的寬廣和魚兒的歡快,以及淺沙上留下的微小痕跡,將讀者帶入了江水的生動畫面。
最后一句我亦欲東去,斜風雨濕衣,表達了詩人劉過自己也有離開的意愿,但斜風和雨使他的衣服濕透,形容了離別時的憂傷和無奈。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江頭送別的情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展現了江水的寬廣和生機,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內心的離愁別緒。這首詩以其樸素的形象和深刻的情感,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東州二三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tóu sòng zhào jiào jí xí tóng fù
江頭送趙教即席同賦
dōng zhōu èr sān zi, xiāng sòng huáng hè jī.
東州二三子,相送黃鶴磯。
wèi běi yān shù hé, jiāng nán chūn shuǐ féi.
渭北煙樹合,江南春水肥。
bō kuān yú yì zú, shā qiǎn wū hén wēi.
波寬魚意足,沙淺烏痕微。
wǒ yì yù dōng qù, xié fēng yǔ shī yī.
我亦欲東去,斜風雨濕衣。
“東州二三子”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