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山有癖須還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愛山有癖須還債”全詩
路轉羊腸回草徑,溪分燕尾繞沙洲。
愛山有癖須還債,覓句無工是不休。
晴得幾時尤更好,桂花蓓雷作針頭。
分類:
作者簡介(劉過)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人,長于廬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蘇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曾為陸游、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岳珂友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大簏道中》劉過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大簏道中》是宋代劉過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清晨竹輿默默行進,晨霧漸收;蒼玉巖峭立于千里秋色之中;道路蜿蜒曲折,如羊腸回草徑;溪水分隔成燕尾般繞過沙洲。詩人表達了對山水的癡愛與傾慕,他希望用詩句來償還這份債務,但卻發現找不到恰如其意的詩句,他不斷努力地尋找靈感。只有在晴朗的日子里,他才覺得自己的創作尤為美好,如同桂花盛開,像雷聲作針。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山水的深情與對創作的堅持。
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自然景物的美麗和變化。詩人以竹輿、蒼玉巖、羊腸、燕尾、沙洲等具體形象來描繪山水景色,給人一種清新、自然的感覺。詩中的“竹輿啞軋曉煙收”描繪了清晨竹輿在朝霞中行進的景象,給人一種寧靜、祥和的感覺。“蒼玉巖巉萬里秋”則展示了蒼翠的巖石在秋天的美麗,給人一種壯麗、廣闊的感覺。
詩人還表達了自己對山水的癡愛和對創作的追求。他將對山水的傾慕比作欠下的債務,希望能夠用詩句來償還。然而,他卻發現自己無法找到合適的詩句,于是“覓句無工是不休”,不斷努力尋找靈感和創作的突破口。只有在晴朗的日子里,他才覺得自己的創作更加出色,如同桂花盛開,像雷聲作針,表達了他對創作的熱愛和追求卓越的態度。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和自我表達,展示了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對創作的堅持。詩中的山水和自然景色與詩人的情感融為一體,使整首詩詞具有深厚的詩意。讀者在閱讀時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和詩人對山水的癡愛,同時也能夠體會到創作的艱辛和對完美的追求。
“愛山有癖須還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 lù dào zhōng
大簏道中
zhú yú yǎ yà xiǎo yān shōu, cāng yù yán chán wàn lǐ qiū.
竹輿啞軋曉煙收,蒼玉巖巉萬里秋。
lù zhuǎn yáng cháng huí cǎo jìng, xī fēn yàn wěi rào shā zhōu.
路轉羊腸回草徑,溪分燕尾繞沙洲。
ài shān yǒu pǐ xū huán zhài, mì jù wú gōng shì bù xiū.
愛山有癖須還債,覓句無工是不休。
qíng dé jǐ shí yóu gèng hǎo, guì huā bèi léi zuò zhēn tóu.
晴得幾時尤更好,桂花蓓雷作針頭。
“愛山有癖須還債”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卦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