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說無功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尚說無功德”全詩
為善唯求樂,分貧必及疏。
身承漢枝葉,手習魯詩書。
尚說無功德,三年在石渠。
作者簡介(李端)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送銅澤王歸城》李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送銅澤王歸城》由唐代詩人李端所作。這首詩描繪了唐代皇族銅澤王歸程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銅澤王的贊揚和祝福。
詩詞的中文譯文為:
昔聞公族出,其從亦高車。
從小在聽聞公上下閣樓人從祖父父親那里傳承下來的事跡,他們去大官那是坐高車。
為善唯求樂,分貧必及疏。
他們為人只追求快樂,對待貧苦的人必定親近。
身承漢枝葉,手習魯詩書。
他們身份高貴,擁有漢族的血統。他們也能熟練地習得古代魯國的《易經》。
尚說無功德,三年在石渠。
雖然仍謙稱沒有什么功績,但在石渠守了三年。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送別銅澤王歸城為背景,通過描繪銅澤王家族出行的盛況和他們對貧苦的關心,表達了對銅澤王及其家族的贊揚和祝福之情。詩中描述了銅澤王家族出行的場面,金光閃閃的高車彰顯了他們的身份和地位,同時也體現了他們對文化和知識的追求。他們不僅身承漢族的名望,還習得了魯國的經書,顯示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學習。
詩中還強調了銅澤王家族對善行的追求,他們注重為人善良,只追求快樂,并將自己的財富與貧苦的人分享。作者以此展示了銅澤王家族的高尚品德和慷慨精神。最后一句暗示了銅澤王在石渠守了三年,不計功德的態度,顯示了他對公務的認真和勤奮。
整體而言,這首詩以動人的筆觸描繪了銅澤王家族的風采和品質,展示了他們對文化和人民的關懷,表達了作者對銅澤王的敬重和祝福之情。
“尚說無功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tóng zé wáng guī chéng
送銅澤王歸城
xī wén gōng zú chū, qí cóng yì gāo chē.
昔聞公族出,其從亦高車。
wéi shàn wéi qiú lè, fēn pín bì jí shū.
為善唯求樂,分貧必及疏。
shēn chéng hàn zhī yè, shǒu xí lǔ shī shū.
身承漢枝葉,手習魯詩書。
shàng shuō wú gōng dé, sān nián zài shí qú.
尚說無功德,三年在石渠。
“尚說無功德”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