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魄近成班女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素魄近成班女扇”全詩
素魄近成班女扇,清光遠似庾公樓。
嬋娟更稱憑高望,皎潔能傳自古愁。
盈手入懷皆不見,陽春曲麗轉難酬。
分類:
作者簡介(李端)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和李舍人直中書對月見寄》李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李舍人直中書對月見寄》是唐代詩人李端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名士步月正沉迷,
上賓編詩怨別離。
素顏靠近班女扇,
明亮遠似庾公樓。
美麗的月亮更值得稱頌,
明潔的光芒能傳達古代的愁苦。
滿手握住的卻看不見,
春光曲美卻難以回報。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和李舍人一同賞月的情景。李舍人是一個有名望的士人,而作者則是客人。他們一起漫步在月光下,唐代士人常以賞月為樂,這也是一種文人雅興。詩中表達了離別之情和對過去時光的思念。月亮明亮而美麗,宛如庾公樓一樣遠大高遠,使人想起古代的愁苦。然而,作者握在手中的美景卻看不見,美好的春光也難以回報。
賞析:
《和李舍人直中書對月見寄》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月亮和賞月的場景,表達了離別之情和對過去時光的懷念之情。詩中使用了一些意象和修辭手法,使詩詞更富有意境和感染力。
首先,詩中的月亮被描繪為明亮而美麗的景象,作者使用了"素顏近成班女扇"的比喻,將月亮比作一位美麗的女子,展示了其清麗的形象。這樣的描寫給人以美好的感受,也增加了詩詞的藝術性。
其次,詩中提到了庾公樓,庾公樓是南朝庾信所建的樓閣,高聳壯麗,成為了文人墨客們贊美的對象。通過將月亮比作庾公樓,使得月亮的光芒更顯高遠、輝煌,同時也展示了作者對古代文人的敬仰之情。
最后,詩中暗含了作者的離別之情和對過去時光的懷念之情。作者握住了美景,卻看不見,這象征著作者與美好時光的隔絕,離別的痛苦和無奈之情。陽春曲麗轉難酬,表達了對曾經美好時光的回憶和對現實的無奈。整首詩詞通過對月亮和賞月的描繪,以及對離別和時光流轉的思考,展現了作者的情感和內心世界。
總之,《和李舍人直中書對月見寄》這首詩詞以其優美的語言和深情的意境,表達了作者對離別和過去時光的思念之情,同時通過對月亮的描繪展示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素魄近成班女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lǐ shè rén zhí zhōng shū duì yuè jiàn jì
和李舍人直中書對月見寄
míng qīng bù yuè zhèng yān liú, shàng kè cái shī yuàn bié yóu.
名卿步月正淹留,上客裁詩怨別游。
sù pò jìn chéng bān nǚ shàn,
素魄近成班女扇,
qīng guāng yuǎn shì yǔ gōng lóu.
清光遠似庾公樓。
chán juān gèng chēng píng gāo wàng, jiǎo jié néng chuán zì gǔ chóu.
嬋娟更稱憑高望,皎潔能傳自古愁。
yíng shǒu rù huái jiē bú jiàn, yáng chūn qū lì zhuǎn nán chóu.
盈手入懷皆不見,陽春曲麗轉難酬。
“素魄近成班女扇”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