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住衡山曾夜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舊住衡山曾夜歸”全詩
星沉嶺上人行早,月過湖西鶴唳稀。
弱竹萬株頻礙幘,新泉數步一褰衣。
今來唯有禪心在,鄉路翻成向翠微。
分類:
作者簡介(李端)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江上逢柳中庸》李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江上逢柳中庸》是唐代詩人李端的作品。
詩詞的中文譯文為:
舊時住在衡山曾夜回,遇見了你江上的客人,回憶起荊門古道的情景。星星沉沒在嶺上,人們早早行走,月亮掠過湖的西邊,只聽稀稀拉拉的鶴叫。茂盛的竹子屢屢擋住官帽,清新的泉水只需幾步就脫去衣物。如今,只剩下禪心在,鄉路變成了向著翠微山走去。
詩意:這首詩以作者在江上逢見一位客人為背景,描述了江上的景象以及自己的心境。通過描繪星星沉沒、月亮掠過、鶴唳等情景,展現了江上的寧靜和美麗。詩人通過描述自己的愉快心情和禪心的存在,表達了對鄉路和綠色山野的向往和熱愛。
賞析: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江上的景色以及對鄉路的思念之情。詩人通過描寫江上的星空、月亮和鶴唳等自然景物,呈現了江上的寧靜和美麗。詩人在描述自己的心情時,以“禪心”來表達,展現了一種超脫塵俗、寧靜自在的心態。整首詩以簡短的句子和自然的描寫方式,傳遞了一種淡泊、清凈的詩意,體現了唐代詩歌的特點。
“舊住衡山曾夜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shàng féng liǔ zhōng yōng
江上逢柳中庸
jiù zhù héng shān céng yè guī, jiàn jūn jiāng kè yì jīng fēi.
舊住衡山曾夜歸,見君江客憶荊扉。
xīng chén lǐng shàng rén xíng zǎo,
星沉嶺上人行早,
yuè guò hú xī hè lì xī.
月過湖西鶴唳稀。
ruò zhú wàn zhū pín ài zé, xīn quán shù bù yī qiān yī.
弱竹萬株頻礙幘,新泉數步一褰衣。
jīn lái wéi yǒu chán xīn zài, xiāng lù fān chéng xiàng cuì wēi.
今來唯有禪心在,鄉路翻成向翠微。
“舊住衡山曾夜歸”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