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歌雖有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詠歌雖有和”全詩
素業高風繼,青春壯思全。
論文多在夜,宿寺不虛年。
自署區中職,同荒郭外田。
山鄰三徑絕,野意八行傳。
煮玉矜新法,留符識舊仙。
涵苔溪溜淺,搖浪竹橋懸。
復洞潛棲燕,疏楊半翳蟬。
詠歌雖有和,云錦獨成妍。
應以馮唐老,相譏示此篇。
分類:
作者簡介(李端)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酬前駕部員外郎苗發》李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酬前駕部員外郎苗發》是唐代李端所作。該詩描繪了詩人李端與苗發的友誼,以及詩人在田園之中的閑適生活。
詩中的李端是描寫者自己,他在騎馬的時候碰到了苗發,兩人一起去參觀文件的收集和保存,象征他們對知識的追求。"素業高風繼,青春壯思全"表達了他們的志向和熱情。
詩人認為自己以前的工作不充實,跟不上年齡,因此決定去田園生活,"宿寺不虛年"意味著他在寺廟中安居樂業,過著充實的生活。他在荒郊野外的田地中寫作,《論文多在夜》。
他自稱"區中職",意思是他在寺廟中擔任某個職位。他與苗發住在山鄰,四周環繞著三條荒僻的小徑,疏楊樹和竹子給予了他寧靜和舒適的環境。
他煮玉矜新法,意思是以新的手法進行煮泉水以研究寶玉。他還留有寫符咒的能力,用以祈求庇佑。
詩人描述了自己的山水情趣,涵苔溪流淺,山泉在石頭上濺起漣漪,搖動著宛如搖曳的浪花。竹橋懸掛在溪上,連接著兩岸。
他住的洞穴里有燕子居住,他聽窗外楊樹上半天的蟬鳴。雖然詩人有很多的詩篇,并且會演唱,但他的詩歌僅僅比得上云彩一樣美麗。
詩人以自嘲的方式寫下了這首詩,他以馮唐老作為對照,來示范自己的不足并表達自己之美。
這首詩描繪了李端與苗發之間的友誼以及李端在自然環境中的愜意生活。詩意深沉,寓意豐富,描寫了田園詩的美感。這首詩不僅展示了友誼和自我嘲諷,還表達了詩人對于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詠歌雖有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u qián jià bù yuán wài láng miáo fā
酬前駕部員外郎苗發
mǎ róng fāng zhí xiào, yuè jiǎn fù chí qiān.
馬融方值校,閱簡復持鉛。
sù yè gāo fēng jì, qīng chūn zhuàng sī quán.
素業高風繼,青春壯思全。
lùn wén duō zài yè, sù sì bù xū nián.
論文多在夜,宿寺不虛年。
zì shǔ qū zhōng zhí, tóng huāng guō wài tián.
自署區中職,同荒郭外田。
shān lín sān jìng jué, yě yì bā háng chuán.
山鄰三徑絕,野意八行傳。
zhǔ yù jīn xīn fǎ, liú fú shí jiù xiān.
煮玉矜新法,留符識舊仙。
hán tái xī liū qiǎn, yáo làng zhú qiáo xuán.
涵苔溪溜淺,搖浪竹橋懸。
fù dòng qián qī yàn, shū yáng bàn yì chán.
復洞潛棲燕,疏楊半翳蟬。
yǒng gē suī yǒu hé, yún jǐn dú chéng yán.
詠歌雖有和,云錦獨成妍。
yīng yǐ féng táng lǎo, xiāng jī shì cǐ piān.
應以馮唐老,相譏示此篇。
“詠歌雖有和”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