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呼三歌兮歌聲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嗚呼三歌兮歌聲咽”全詩
獨處空廬坐縲絏,短衣凍指不能結。
天生男兒硬如鐵,白刃飛空肢體裂。
此時與汝成永訣,汝于何處收兄骨。
嗚呼三歌兮歌聲咽,魂招不來淚流血。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浮丘道人招魂歌》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浮丘道人招魂歌》是宋代詩人汪元量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位道士在風雪交加的環境中,懷念已故的弟弟,但無法與其溝通的悲傷情景。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有弟有弟隔風雪,
音信不通雁飛絕。
獨處空廬坐縲絏,
短衣凍指不能結。
天生男兒硬如鐵,
白刃飛空肢體裂。
此時與汝成永訣,
汝于何處收兄骨。
嗚呼三歌兮歌聲咽,
魂招不來淚流血。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已故弟弟的思念之情。詩人與弟弟相隔重重風雪,無法傳遞音信,彼此的聯系斷絕。詩人獨自一人坐在空蕩的廬舍中,身上的短衣無法抵御嚴寒,凍得手指都無法相互攏結。詩人借用男兒剛強的形象,表達了對弟弟的深深懷念,但與此同時,也揭示了生死離別的殘酷和無奈。詩人為已故的弟弟送別,不知他的遺骨埋葬在何處。最后,詩人的歌聲哽咽,招魂無果,悲傷之下淚水如血流淌。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已故弟弟的深深思念和無盡悲傷。通過描寫寒冷的環境和身體上的痛苦,詩人將自身的痛苦與對弟弟的追思融為一體,使詩詞充滿了濃郁的悲情和哀怨。詩中所用的意象和比喻手法,如隔絕的風雪、凍結的手指、男兒硬如鐵等,生動地表現了詩人的內心世界和對親情的赤誠之情。最后兩句以“嗚呼三歌兮歌聲咽,魂招不來淚流血”作為結尾,使整首詩詞達到了極致的悲憤之情,引人深思。
這首詩詞通過對親情的痛苦表達,抒發了詩人對已故弟弟的思念和無盡的悲傷。它以簡練的語言和形象,表現了人們面對生死別離時的無奈和無盡的哀傷,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這首詩詞在情感上深入人心,給人以深思和共鳴,展示了宋代詩人對家國情懷和親情的關注和表達。
“嗚呼三歌兮歌聲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ú qiū dào rén zhāo hún gē
浮丘道人招魂歌
yǒu dì yǒu dì gé fēng xuě, yīn xìn bù tōng yàn fēi jué.
有弟有弟隔風雪,音信不通雁飛絕。
dú chǔ kōng lú zuò léi xiè, duǎn yī dòng zhǐ bù néng jié.
獨處空廬坐縲絏,短衣凍指不能結。
tiān shēng nán ér yìng rú tiě, bái rèn fēi kōng zhī tǐ liè.
天生男兒硬如鐵,白刃飛空肢體裂。
cǐ shí yǔ rǔ chéng yǒng jué, rǔ yú hé chǔ shōu xiōng gǔ.
此時與汝成永訣,汝于何處收兄骨。
wū hū sān gē xī gē shēng yàn, hún zhāo bù lái lèi liú xiě.
嗚呼三歌兮歌聲咽,魂招不來淚流血。
“嗚呼三歌兮歌聲咽”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平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仄韻) 去聲十七霰 (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