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赴月中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已赴月中仙”全詩
忽聞天下母,已赴月中仙。
哀樂浮云外,榮枯逝水前。
遺書乞骸骨,歸葬越山邊。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太皇謝太后挽章》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太皇謝太后挽章》是宋代詩人汪元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大漢陰風起,羈孤血淚縣。
忽聞天下母,已赴月中仙。
哀樂浮云外,榮枯逝水前。
遺書乞骸骨,歸葬越山邊。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已故太皇太后的懷念和哀悼之情。詩人描述了大漢朝的陰風吹拂下,自己作為一個被羈絆的孤獨之人在流淚。突然間,他聽聞世間的母親已經成仙,飛升到了月宮。在哀樂之中,他感嘆人生的榮辱和光陰的流逝。最后,他寫下遺書,請求將自己的遺體葬在越山邊。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凄涼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內心的悲痛和對親人的思念之情。通過描寫大漢朝陰風的起伏、自己的孤獨和流淚,詩人將自己與時代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營造出一種悲苦的氛圍。在詩的轉折點上,詩人突然提到已故的太皇太后成仙,以此突顯出詩人內心的悲傷和對太后的崇敬之情。后半部分的哀樂浮云、榮枯逝水,以及最后請求歸葬越山邊的描寫,展示了詩人對生命和時光流逝的深思。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營造出一種凄涼的氛圍,使讀者在閱讀中能夠感受到詩人內心的哀傷和對逝去親人的思念之情。
“已赴月中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ài huáng xiè tài hòu wǎn zhāng
太皇謝太后挽章
dà hàn yīn fēng qǐ, jī gū xuè lèi xiàn.
大漢陰風起,羈孤血淚縣。
hū wén tiān xià mǔ, yǐ fù yuè zhōng xiān.
忽聞天下母,已赴月中仙。
āi yuè fú yún wài, róng kū shì shuǐ qián.
哀樂浮云外,榮枯逝水前。
yí shū qǐ hái gǔ, guī zàng yuè shān biān.
遺書乞骸骨,歸葬越山邊。
“已赴月中仙”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