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猿聲斷客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千百猿聲斷客腸”全詩
黃花川上黃花驛,千百猿聲斷客腸。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鳳州歌》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鳳州歌》是宋代詩人汪元量的作品。這首詩以描寫旅途為主題,通過細膩而感人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離別和孤獨的思考與感受。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去路遙遠進兩當,
三千三百到華陽。
黃花川上黃花驛,
千百猿聲斷客腸。
這首詩以作者的旅程為線索,呈現了一系列景物和情感的變化。詩中的鳳州、兩當、華陽都是地名,而去路遙遠則暗示著離別之情。黃花川上的黃花驛是旅途中的一處驛站,但是作者卻感受到了離別的哀傷和孤獨。
詩意上,《鳳州歌》表達了旅途中的離愁別緒和孤獨感。作者遠離家鄉,踏上漫長的旅程,而這個旅程的終點并非是一個溫馨的歸宿,而是一個陌生而寂寞的地方。在黃花川上,猿聲傳來,似乎在嘲笑著旅客的孤獨。這種離愁別緒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和聲音的變化來表達,使讀者能夠感同身受地體驗到作者內心的苦悶和憂傷。
從賞析的角度來看,《鳳州歌》通過鮮明的景物描寫和獨特的情感表達,展現了作者獨特的才華和細膩的情感。詩中的黃花川、黃花驛和猿聲等形象都構成了一幅生動而悲涼的畫面,使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作者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情感的抒發,將離別和孤獨的主題表達得淋漓盡致,給人以深思和感慨。
總之,汪元量的《鳳州歌》以其獨特的描寫手法和情感表達,通過細膩的景物描寫和情感的抒發,展示了旅途中的離愁別緒和孤獨感,使讀者能夠深入體驗到作者內心的苦悶和憂傷。這首詩不僅在藝術上具有獨特的魅力,也讓讀者對離別與孤獨產生深思。
“千百猿聲斷客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zhōu gē
鳳州歌
qù lù tiáo tiáo rù liǎng dāng, sān qiān sān bǎi dào huá yáng.
去路迢迢入兩當,三千三百到華陽。
huáng huā chuān shàng huáng huā yì, qiān bǎi yuán shēng duàn kè cháng.
黃花川上黃花驛,千百猿聲斷客腸。
“千百猿聲斷客腸”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