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余此余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空余此余基”全詩
阿房高接天,六國收歌女。
跨海覓仙方,蓬萊眇何許。
欲為不死人,萬代秦宮主。
風吹鮑魚腥,茲事竟虛語。
乾坤反掌間,山河淚如雨。
誰憐素車兒,奉璽納季父。
楚人斬關來,一炬成焦土。
空余此余基,千秋泣禾黍。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阿房宮故基》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阿房宮故基》是宋代汪元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阿房宮的遺址,祖龍建造了長城,威武的關隘有百二處。阿房宮高聳入云,秦國收集了六國的歌女。跨越海洋尋找不老仙方,蓬萊的景象是多么神秘。想成為不死之人,萬世的秦宮主宰。
風吹過鮑魚的腥味,這些事情終究只是虛幻的言語。天地之間轉瞬即逝,山河間的淚水如雨般灑落。誰會憐憫素車上的孩童,奉獻璽印給季父。楚人來砍關障,一炬之下成為焦土。如今只剩下這殘存的基址,千秋歲月中禾黍苦泣。
詩詞《阿房宮故基》通過描繪阿房宮的廢墟,以及其中的歷史和傳說,表達了作者對于興亡和時光流轉的思考。詩中展示了古代帝國的輝煌和衰落,呈現了歷史滄桑的景象。通過描寫阿房宮的高聳和宏偉,以及長城和關隘的威武,表現了當時的國力和統治者的權威。同時,詩中也流露出對于生死和不朽的渴望,以及對于歷史遺址的懷念和哀嘆。
整首詩詞以濃郁的歷史氛圍和感傷情懷,展示了作者對于人事變遷和興衰榮辱的思考。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富有意境的表達,使讀者在閱讀時能夠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和歲月的滄桑。
“空余此余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ē páng gōng gù jī
阿房宮故基
zǔ lóng zhù cháng chéng, xióng guān bǎi èr suǒ.
祖龍筑長城,雄關百二所。
ē páng gāo jiē tiān, liù guó shōu gē nǚ.
阿房高接天,六國收歌女。
kuà hǎi mì xiān fāng, péng lái miǎo hé xǔ.
跨海覓仙方,蓬萊眇何許。
yù wèi bù sǐ rén, wàn dài qín gōng zhǔ.
欲為不死人,萬代秦宮主。
fēng chuī bào yú xīng, zī shì jìng xū yǔ.
風吹鮑魚腥,茲事竟虛語。
qián kūn fǎn zhǎng jiān, shān hé lèi rú yǔ.
乾坤反掌間,山河淚如雨。
shuí lián sù chē ér, fèng xǐ nà jì fù.
誰憐素車兒,奉璽納季父。
chǔ rén zhǎn guān lái, yī jù chéng jiāo tǔ.
楚人斬關來,一炬成焦土。
kòng yú cǐ yú jī, qiān qiū qì hé shǔ.
空余此余基,千秋泣禾黍。
“空余此余基”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