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上西樓灑鄉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怕上西樓灑鄉淚”全詩
怕上西樓灑鄉淚,東風吹雨濕征衣。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薊北春望》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薊北春望》是宋代詩人汪元量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薊北春望
江南二月蕨筍肥,江北客行殊未歸。
怕上西樓灑鄉淚,東風吹雨濕征衣。
譯文:
江南的二月里,蕨菜和筍長得肥美,而在江北,旅行的客人卻尚未歸來。
我害怕登上西樓會灑下思鄉的淚水,東風吹過帶著雨水打濕了我的行軍衣服。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離鄉輾轉的游子在北方旅行的情景。詩人身處江南的春天,蕨菜和筍已經茂盛生長,但是他卻思念著遠在江北的家鄉,而那些北方的客人卻還沒有返回。他擔心自己登上西樓會因思鄉之情而流下淚水,而東風吹過時,雨水打濕了他的行軍衣服。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思鄉之情。通過描述江南的春天和北方客人未歸的情景,詩人將自己的孤寂與思念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詩詞中的意象生動形象,如蕨菜和筍的肥美、灑下的淚水、濕透的征衣,使讀者能夠感同身受地體驗詩人的離愁別緒。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表達了游子對家鄉的深深思念和無奈。它讓人回想起遠離故鄉的辛酸和渴望回歸的心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人巧妙地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情感,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離鄉之苦和思家之情。這首詩詞展示了汪元量細膩的詩性和對離散人生的深刻洞察,使人們對離鄉背井之苦產生共鳴。
“怕上西樓灑鄉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běi chūn wàng
薊北春望
jiāng nán èr yuè jué sǔn féi, jiāng běi kè xíng shū wèi guī.
江南二月蕨筍肥,江北客行殊未歸。
pà shàng xī lóu sǎ xiāng lèi, dōng fēng chuī yǔ shī zhēng yī.
怕上西樓灑鄉淚,東風吹雨濕征衣。
“怕上西樓灑鄉淚”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