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客過太師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領客過太師橋”全詩
行到汴隄西畔,柳陰陰處魚跳。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汴都紀行》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汴都紀行》是宋代文人汪元量創作的一首詩詞。詩詞描述了作者尋訪僧人,經過相國寺和太師橋,行至汴河西岸的柳蔭下,觀賞魚兒躍出水面的景象。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尋僧入相國寺,
領客過太師橋。
行到汴隄西畔,
柳陰陰處魚跳。
詩詞的詩意是通過描繪作者的旅行經歷,展示了汴京(今河南開封)的風景和人文景觀。作者尋訪僧人,進入相國寺,領導客人游覽太師橋。當他們行至汴河西岸的柳蔭下時,看到了魚兒躍出水面的美景。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在旅途中所感受到的自然景觀和寧靜氛圍。
這首詩詞以寥寥數言勾勒了一幅清新雅致的畫面,展示了自然界與人文景觀的和諧交融。相國寺和太師橋代表了古代建筑的壯麗和莊嚴,而汴河和柳樹則象征著自然的生機和柔美。魚兒躍出水面的景象給人以愉悅和寧靜的感覺,讓人仿佛親身置身于這片宜人的景色中。
這首詩詞通過簡練的描寫,展示了汪元量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感知和對人文景觀的贊美之情。讀者在欣賞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旅途中的寧靜和愉悅,同時也能夠領略到宋代城市的風貌和自然環境的美好。整首詩詞以其樸素的語言和獨特的意境,給人留下深深的印象,讓人陶醉其中。
“領客過太師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iàn dōu jì xíng
汴都紀行
xún sēng rù xiàng guó sì, lǐng kè guò tài shī qiáo.
尋僧入相國寺,領客過太師橋。
xíng dào biàn dī xī pàn, liǔ yīn yīn chǔ yú tiào.
行到汴隄西畔,柳陰陰處魚跳。
“領客過太師橋”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