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千古傷心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南朝千古傷心事”全詩
我更傷心成野史,人看野史更傷心。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答林石田》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答林石田》是宋代詩人汪元量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南朝歷史的傷感以及對歷史書籍中不幸故事的感慨,流露出作者內心深處的憂傷情緒。
詩詞的中文譯文:
南朝千古傷心事,
每閱陳編淚滿襟。
我更傷心成野史,
人看野史更傷心。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南朝的歷史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這段歷史的傷感。南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動蕩而悲壯的時期,充滿了戰亂、分裂和滅亡的故事。作者每次閱讀南朝的歷史書籍,都會被其中的悲傷情節所觸動,眼淚不禁涌滿懷中。這表明作者對歷史的關注和對歷史中的苦難遭遇的同情之情。
接下來,作者表達了自己更深層次的傷感,稱自己的痛苦甚至超越了歷史書籍中的悲劇。這里的"野史"指的是非正史的歷史記載,一般包含了一些荒誕、悲慘或傳聞等內容。作者認為自己所經歷的痛苦和不幸,比起正史中的故事更加令人心痛。這種自述體的表達方式,增加了詩詞的親切感和真實性。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歷史的傷感和對人生的思考,展現了汪元量深沉的情感和對歷史命運的關注。通過對南朝歷史和個人遭遇的對比,詩人傳達了對悲劇的深沉思考和對人生苦難的感慨,使讀者產生共鳴并引發對歷史和命運的思考。
“南朝千古傷心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á lín shí tián
答林石田
nán cháo qiān gǔ shāng xīn shì, měi yuè chén biān lèi mǎn jīn.
南朝千古傷心事,每閱陳編淚滿襟。
wǒ gèng shāng xīn chéng yě shǐ, rén kàn yě shǐ gèng shāng xīn.
我更傷心成野史,人看野史更傷心。
“南朝千古傷心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