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別離心正苦”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萬里別離心正苦”全詩
鄉夢漸生燈影外,客愁多在雨聲中。
淮南火后居民少,河北兵前戰鼓雄。
萬里別離心正苦,帛書何日寄歸鴻。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邳州》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邳州》是宋代汪元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身如傳舍任西東,
夜榻荒郵四壁空。
鄉夢漸生燈影外,
客愁多在雨聲中。
淮南火后居民少,
河北兵前戰鼓雄。
萬里別離心正苦,
帛書何日寄歸鴻。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身處異鄉的遭遇和內心的痛苦。他離開了家鄉,長時間旅居他鄉,感觸到了離散和孤獨,對故鄉的思念和憂傷漸漸加深。同時,他對戰亂的描述也揭示了社會動蕩帶來的不幸和痛苦。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詩人的親身經歷,表達了對離鄉別井的痛苦和思念之情。首句“身如傳舍任西東”,傳舍指的是宿舍,意味著作者的身體在東西兩方面來回奔波,生活無定,沒有安定的居所。接著,詩人描述了夜晚的孤寂,夜榻荒郵四壁空,更加突出了他的孤獨和無依無靠的境地。
第三句“鄉夢漸生燈影外”,表達了作者在異鄉的夜晚,逐漸產生對家鄉的夢境,渴望回到家鄉的溫暖與熟悉。第四句“客愁多在雨聲中”,以雨聲作為背景音,凸顯了作者的客居之苦和思鄉之情。
接下來的兩句“淮南火后居民少,河北兵前戰鼓雄”,揭示了戰亂給人們帶來的災難,淮南火指的是南宋時期的淮南大火,導致很多人家破人亡,居民減少;河北兵前戰鼓雄則暗示了北方頻繁的戰爭和動蕩。這些描寫為整首詩詞增添了社會背景和歷史色彩。
最后兩句“萬里別離心正苦,帛書何日寄歸鴻”,表達了作者與家鄉的萬里別離之苦和對家書歸期的期盼。帛書是指用絹或絲織成的書信,歸鴻則是比喻傳遞消息的信鴿。詩人用這樣的描寫,表達了他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和對重要消息的渴望。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抒發了作者身處異鄉的孤寂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通過描繪戰亂和社會動蕩的背景,更加突出了詩人的離散和痛苦。這首詩詞以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境,引起讀者對家鄉、離散和戰亂的共鳴。
“萬里別離心正苦”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ī zhōu
邳州
shēn rú chuán shě rèn xī dōng, yè tà huāng yóu sì bì kōng.
身如傳舍任西東,夜榻荒郵四壁空。
xiāng mèng jiàn shēng dēng yǐng wài, kè chóu duō zài yǔ shēng zhōng.
鄉夢漸生燈影外,客愁多在雨聲中。
huái nán huǒ hòu jū mín shǎo, hé běi bīng qián zhàn gǔ xióng.
淮南火后居民少,河北兵前戰鼓雄。
wàn lǐ bié lí xīn zhèng kǔ, bó shū hé rì jì guī hóng.
萬里別離心正苦,帛書何日寄歸鴻。
“萬里別離心正苦”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