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關勒馬望西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秦關勒馬望西川”全詩
峨眉崒嵂知何處,劍閣崔巍若箇邊。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蜀道》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蜀道》是宋代詩人汪元量的作品。這首詩以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蜀道的險峻和艱難,表達了作者對旅途中的困難和挑戰的感受。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蜀道難行高接天,秦關勒馬望西川。
峨眉崒嵂知何處,劍閣崔巍若個邊。
譯文:
蜀道難行,高聳入云接近天空,經過秦關,馬匹被勒停,眺望西川。
峨眉山巍峨聳立,不知道路在何方,劍門關高樓巍峨,仿佛是邊界的標志。
詩意:
這首詩以自然山川為背景,通過描繪蜀道的險峻和艱難,表達了作者在旅途中所面臨的艱難困苦以及對未知前方的迷惘和不安的情感。通過山川的形象描繪,詩人表達了人生旅途中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以及對未知的渴望和探索的精神。
賞析:
《蜀道》是一首以山川為背景的描寫詩,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人生旅途中的艱難和挑戰。詩中的蜀道高聳入云,顯露出雄偉壯觀的景象,給人一種壯麗而險峻的感覺。秦關勒馬,突顯了旅途的困難和坎坷,讓人感受到作者在行進中的艱辛。峨眉和劍閣是兩個具體的地名,通過描繪山川的高聳和崔巍,表達了作者對路途的迷茫和不確定感。
整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蜀道的險峻和艱難,給人一種艱難而壯麗的感覺。詩人通過描繪自然山川的景象,借以抒發人生旅途中的困難和挑戰,以及對未知前方的迷惘和不安的情感。這種描寫方式使得詩詞具有了一種深邃而富有哲理的意境,引發人們對人生旅途的思考和感悟。
“秦關勒馬望西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ǔ dào
蜀道
shǔ dào nán xíng gāo jiē tiān, qín guān lè mǎ wàng xī chuān.
蜀道難行高接天,秦關勒馬望西川。
é méi zú lǜ zhī hé chǔ, jiàn gé cuī wēi ruò gè biān.
峨眉崒嵂知何處,劍閣崔巍若箇邊。
“秦關勒馬望西川”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