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與遺民共號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堪與遺民共號頑”全詩
試憶當時承賜事,墨痕如淚盡成斑。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題賜硯》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賜硯》是宋代詩人汪元量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塊硯臺的景象,并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回憶。
詩中的第一句"斧柯片石伴幽閒"表達了硯臺的材質與形狀,給人以樸素和堅實的感覺。硯臺伴隨著幽靜的時光,仿佛是作者心靈的伴侶。"堪與遺民共號頑"這句表達了硯臺與遺民(指被流放或離開家鄉的人們)共同嬉戲玩耍,暗示作者與遺民有相似的命運和感受。
詩的后兩句"試憶當時承賜事,墨痕如淚盡成斑"暗示了作者獲得這塊硯臺的經歷和情感。作者回憶起當初得到硯臺的情景,猶如墨痕一樣,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積累,留下斑斑點點的痕跡。這些墨痕可以被視為作者創作的印記,也可以被視為他內心的情感流露。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硯臺的深情和回憶。硯臺象征著作者的創作之道和情感寄托,與遺民共同度過時光,撫慰內心的困苦。墨痕的比喻則增添了一層詩意,表達了歲月流轉中情感的積累和留痕。
通過這首詩,讀者可以感受到詩人對自然材料的珍視和對人生境遇的思考。同時,詩中的情感投射也引發著讀者對自己的回憶和情感的共鳴。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現了汪元量獨特的詩歌才華。
“堪與遺民共號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cì yàn
題賜硯
fǔ kē piàn shí bàn yōu xián, kān yǔ yí mín gòng hào wán.
斧柯片石伴幽閒,堪與遺民共號頑。
shì yì dāng shí chéng cì shì, mò hén rú lèi jǐn chéng bān.
試憶當時承賜事,墨痕如淚盡成斑。
“堪與遺民共號頑”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