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仗休班廢玉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玉仗休班廢玉階”全詩
金輿罷幸荒金屋,玉仗休班廢玉階。
三峽浪舂紅日碎,兩岸風振黑云霾。
孔明圖壘仍登覽,野寺殘僧拾墮柴。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永安宮》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永安宮》是宋代汪元量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蜀國后主劉禪所留下的宮殿永安宮的景象。
這首詩以古槐為開篇,古槐作為永安宮的象征,展示了它的古老和莊嚴。接著描述了墻體的傾頹和古木上鳥兒鳴叫的聲音,這些景象昭示著歲月流轉、宮殿的衰敗。接下來,詩人描述了金輿停駐、金屋空荒的場景,顯示了蜀國的疲弱和衰落。
在下一節中,詩人提到玉仗休班,玉階廢棄,表達了宮殿的冷清和廢墟的凄涼。然后,詩人以生動的描寫描繪了三峽的浪花撞擊紅日,兩岸的風吹動烏云,展示了自然景觀的壯麗和狂烈。
最后兩句描繪了詩人在永安宮中看到了孔明的戰略圖,以及野寺中僅存的殘破僧人在拾柴。這些細節表達了歷史的沉淀和宮殿的荒涼,透露出詩人對過去輝煌的回憶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詩以古宮殿為背景,通過描繪廢墟、自然景觀和歷史遺跡,表現了歲月更迭、興衰榮辱的主題。詩人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創造了一種凄涼而壯麗的氛圍,寄托了對過去輝煌的回憶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展示了對歷史和文化底蘊的敬仰和思考。
這首詩詞在語言上使用了豐富的描寫手法,通過對古宮殿景象的細致描繪,使讀者仿佛置身于永安宮的廢墟之中,感受到了歲月更迭和歷史的厚重。詩中的意象和意境也給人以深遠的思考,引發讀者對時間流逝、歷史的變遷以及人事如夢的感慨。
總的來說,《永安宮》這首詩詞通過對永安宮廢墟的描繪,借以抒發對歷史興衰和人事滄桑的思考與感慨。同時,詩人的描寫手法生動而細膩,使整首詩詞充滿了凄涼而壯麗的情感,給人以深深的印象。
“玉仗休班廢玉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ān gōng
永安宮
shǔ zhǔ yí gōng yǒu gǔ huái, tuí qiáng gǔ mù niǎo jiē jiē.
蜀主遺宮有古槐,頹墻古木鳥喈喈。
jīn yú bà xìng huāng jīn wū, yù zhàng xiū bān fèi yù jiē.
金輿罷幸荒金屋,玉仗休班廢玉階。
sān xiá làng chōng hóng rì suì, liǎng àn fēng zhèn hēi yún mái.
三峽浪舂紅日碎,兩岸風振黑云霾。
kǒng míng tú lěi réng dēng lǎn, yě sì cán sēng shí duò chái.
孔明圖壘仍登覽,野寺殘僧拾墮柴。
“玉仗休班廢玉階”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九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