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蕪古路人煙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青蕪古路人煙絕”全詩
青蕪古路人煙絕,綠樹新墟鬼火明。
事去玉環沈異域,愁來金盌出佳城。
十年草木都糜爛,留得南枝照淺清。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錢塘》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錢塘》是宋代詩人汪元量的作品。這首詩以浙江的錢塘江景色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在旅途中的思考和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躑躅吞聲淚暗傾,
杖藜徐步浙江行。
青蕪古路人煙絕,
綠樹新墟鬼火明。
事去玉環沈異域,
愁來金盌出佳城。
十年草木都糜爛,
留得南枝照淺清。
這首詩意蘊含深遠,通過描繪錢塘江的景色,詩人表達了他內心的情感和對過去的回憶。詩中的景物描寫與詩人的情感交融,形成了一種深沉而悲涼的詩意。
詩的開篇,詩人感嘆自己的哽咽和眼淚無法自禁,表達了他內心的悲傷與痛苦。接著,詩人拄著藜杖,緩緩步行在浙江的錢塘江邊,景色盡收眼底。青蕪古路上已經沒有煙火和人煙,而新興的村落中卻點綴著幽幽的鬼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下半首詩,詩人回憶起過去的事情,玉環與異域的沉寂已經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消散,而愁苦卻像一盞金燈在佳城中閃爍。十年過去了,草木已經荒蕪凋零,唯有南邊的枝葉還能微弱地照亮這片淺淺的清光。
整首詩構思獨特,通過對景物和情感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變遷和時光流轉的思考與感慨。錢塘江作為一個象征,寄托了詩人的情感和對過去的回憶。同時,詩中的景物描寫和意象的運用,也展現了詩人的獨特的藝術表達能力。
這首詩詞以其深邃的意境和抒情的筆觸,使人們在閱讀時能夠感受到時間的滄桑和生命的脆弱。它讓人思考人生的無常和歲月的流逝,同時也引發對于過去的懷念和對未來的思考。整首詩給人一種深沉而憂傷的感覺,帶領讀者進入了詩人的內心世界,使其產生共鳴和共鳴。
“青蕪古路人煙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án táng
錢塘
zhí zhú tūn shēng lèi àn qīng, zhàng lí xú bù zhè jiāng xíng.
躑躅吞聲淚暗傾,杖藜徐步浙江行。
qīng wú gǔ lù rén yān jué, lǜ shù xīn xū guǐ huǒ míng.
青蕪古路人煙絕,綠樹新墟鬼火明。
shì qù yù huán shěn yì yù, chóu lái jīn wǎn chū jiā chéng.
事去玉環沈異域,愁來金盌出佳城。
shí nián cǎo mù dōu mí làn, liú dé nán zhī zhào qiǎn qīng.
十年草木都糜爛,留得南枝照淺清。
“青蕪古路人煙絕”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