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坐書窗待曉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癡坐書窗待曉鐘”全詩
一家骨肉正愁絕,四海弟兄如夢同。
西舍東鄰今日別,北魚南雁幾時通。
行行忍見御溝水,流出滿江花片紅。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曉行》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曉行》是宋代詩人汪元量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清晨時分的景象,通過充滿哀怨和離愁的文字,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無奈。
譯文:
黎明時分漫步而行,
坐在窗前等待黎明的鐘聲。
背對著燈火,無言地思索著無盡的意義。
家中親人正處于困境之中,
四海之內的親兄弟如同夢幻般遙遠。
今日與西邊的鄰居告別,
北方的魚兒和南方的雁兒何時會相聚。
我忍受著溝渠中的水悠悠流淌,
水中漂浮的紅花片片,如同滿江一般。
詩意與賞析:
《曉行》通過細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離愁。黎明時分,作者在窗前等待黎明的鐘聲,這種等待的心情暗示著他對新的一天的期待和希望。而背對燈火,無言地思索著無盡的意義,則體現了作者對生活中種種困惑和苦悶的感覺。詩中提到的家中親人困境、四海親兄弟遙遠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家庭和友情的思念之情,以及感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和無奈。
最后兩句詩描述了作者與鄰居的離別和對北方魚兒、南方雁兒的思念,展現了作者對離別和相聚的期盼,以及對自然界變幻的關注。而最后一句詩則以流動的水和漂浮的紅花,象征了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暫,以及美好事物的瞬間存在。
整首詩以清晨的景象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隱喻的運用,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的孤獨和無奈之情,同時也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別離和相聚,以及生命的短暫和變幻無常。通過這種方式,詩人喚起讀者對生活中離愁別緒的共鳴和思考。
“癡坐書窗待曉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ǎo xíng
曉行
chī zuò shū chuāng dài xiǎo zhōng, bèi dēng wú yǔ yì wú qióng.
癡坐書窗待曉鐘,背燈無語意無窮。
yī jiā gǔ ròu zhèng chóu jué, sì hǎi dì xiōng rú mèng tóng.
一家骨肉正愁絕,四海弟兄如夢同。
xī shě dōng lín jīn rì bié, běi yú nán yàn jǐ shí tōng.
西舍東鄰今日別,北魚南雁幾時通。
xíng xíng rěn jiàn yù gōu shuǐ, liú chū mǎn jiāng huā piàn hóng.
行行忍見御溝水,流出滿江花片紅。
“癡坐書窗待曉鐘”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