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是骷髏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盡是骷髏骨”全詩
水竭將奈何,馬嘶不肯歇。
君看長城中,盡是骷髏骨。
骷髏幾千年,猶且未滅沒。
空銜千年冤,此冤何時雪。
祖龍去已遠,長城久迸裂。
嘆息此骷髏,夜夜泣秋月。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長城外》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長城外》是宋代作家汪元量的一首詩詞。這首詩通過描繪長城外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國家淪亡和百姓苦難的憂憤之情。
詩詞中的第一句“飲馬長城窟,馬繁水枯竭”描繪了長城外的景象,長城內的水源干涸,無法供馬匹們飲水,給人一種荒涼的感覺。接著,“水竭將奈何,馬嘶不肯歇”,形象地描繪了馬匹們對于饑渴的抗爭,它們不愿意停下腳步,不肯休息,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
接下來的幾句“君看長城中,盡是骷髏骨。骷髏幾千年,猶且未滅沒”揭示了長城內的慘狀,滿目瘡痍,遍地都是骷髏骨。這些骷髏已經存在了幾千年,但它們的存在并沒有被抹滅,暗示了歷史的沉重和悲憤。
然后,“空銜千年冤,此冤何時雪”表達了作者對于國家遭受的冤屈的呼吁,希望這些歷史上的冤枉之事能夠得到昭雪。接著,“祖龍去已遠,長城久迸裂”描述了祖龍(指祖先)的離去已經很久,并且長城也已經多次破損,這種情景更加強化了國家的衰敗和危機感。
最后兩句“嘆息此骷髏,夜夜泣秋月”通過描寫作者為長城內的骷髏而感到嘆息,每個夜晚都伴隨著秋月的哭泣,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無奈和憂傷之情。
整首詩詞以凄涼的景象揭示了長城外的困境和國家的衰敗,表達了作者對于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百姓苦難的關懷。同時,通過描繪長城內的骷髏和長城的衰敗,詩中透露出對歷史的反思和對國家興衰的思考,展現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社會關懷。
“盡是骷髏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ng chéng wài
長城外
yìn mǎ cháng chéng kū, mǎ fán shuǐ kū jié.
飲馬長城窟,馬繁水枯竭。
shuǐ jié jiāng nài hé, mǎ sī bù kěn xiē.
水竭將奈何,馬嘶不肯歇。
jūn kàn cháng chéng zhōng, jìn shì kū lóu gǔ.
君看長城中,盡是骷髏骨。
kū lóu jǐ qiān nián, yóu qiě wèi miè méi.
骷髏幾千年,猶且未滅沒。
kōng xián qiān nián yuān, cǐ yuān hé shí xuě.
空銜千年冤,此冤何時雪。
zǔ lóng qù yǐ yuǎn, cháng chéng jiǔ bèng liè.
祖龍去已遠,長城久迸裂。
tàn xī cǐ kū lóu, yè yè qì qiū yuè.
嘆息此骷髏,夜夜泣秋月。
“盡是骷髏骨”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