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軍坑魯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三軍坑魯港”全詩
三軍坑魯港,一舸走揚州。
星殞天應泣,江喧地欲流。
欺孤生異志,回首媿巢由。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魯港敗北》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魯港敗北》
朝代:宋代
作者:汪元量
夜半槌金鼓,南邊事已休。
在夜半的時候,金鼓聲響起,南方的戰事已經結束。
三軍坑魯港,一舸走揚州。
三軍埋葬了魯港,只有一艘船逃到了揚州。
星殞天應泣,江喧地欲流。
星星失去了光芒,天空似乎也在哭泣,江水喧囂欲溢。
欺孤生異志,回首媿巢由。
欺凌孤立的人產生了不同的志向,回首望著自己的巢穴感到羞愧。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戰爭的場景,情感隱約中透露出作者對戰爭的無奈和悲涼之情。夜半時分,戰場上鼓聲雷動,南方的戰事已經結束,只有一艘船成功逃離,而魯港卻被敵軍所控制。星星失去了光芒,仿佛預示著不幸的降臨,天空似乎也為之哭泣,江水洶涌澎湃。詩中表達了對戰爭殘酷和無情的揭示,以及對孤立無援者的同情和惋惜之情。欺凌孤立的人在這種環境下逐漸培養出不同的志向,回首望著曾經的巢穴,心生愧疚之情。
這首詩詞通過簡短而有力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戰爭的反思和對個體命運的關注。詩中的意象與對比,如夜半的金鼓聲和南方戰事的結束、星星的殞落和天空的哭泣,以及江水的喧囂與地的欲流等,給讀者帶來強烈的視覺和聽覺沖擊。同時,作者對戰爭中被欺凌的個體的描繪,讓讀者對人性的脆弱和戰爭的殘酷有所思考。整首詩詞流露出一種深沉的悲涼氛圍,引發讀者對歷史和人性的思索。
“三軍坑魯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ǔ gǎng bài běi
魯港敗北
yè bàn chuí jīn gǔ, nán biān shì yǐ xiū.
夜半槌金鼓,南邊事已休。
sān jūn kēng lǔ gǎng, yī gě zǒu yáng zhōu.
三軍坑魯港,一舸走揚州。
xīng yǔn tiān yìng qì, jiāng xuān dì yù liú.
星殞天應泣,江喧地欲流。
qī gū shēng yì zhì, huí shǒu kuì cháo yóu.
欺孤生異志,回首媿巢由。
“三軍坑魯港”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三講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