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不踐同安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八年不踐同安境”全詩
八年不踐同安境,夢里山溪記舊由。
分類: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和徐季功舒蘄道中二十首》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徐季功舒蘄道中二十首》是宋代王之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灊皖歸來麥已秋,
相從時說白云游。
八年不踐同安境,
夢里山溪記舊由。
詩意:
這位詩人從灊皖(古時對皖江和灊山的稱呼)歸來時已是麥收的秋季,與徐季功和舒蘄一起漫游,時常交談著白云的流浪。八年來他未曾踏足過同安(指同安縣,今屬福建)的境地,只能在夢中記起過去的山溪歲月。
賞析:
這首詩以描寫詩人游歷歸來的景象為主題,表達了對往昔時光的懷念和對自由漫游的向往之情。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自然的熱愛。
首句“灊皖歸來麥已秋”,通過描繪麥收的季節,展示了歸途中的時光流轉和自然景觀。接著,詩人提及與徐季功和舒蘄一起的旅行,他們一同欣賞白云的流動,傳遞出一種詩意的隨意與自由。
接下來的兩句“八年不踐同安境,夢里山溪記舊由”,表達了詩人長期未能回到同安的情感。八年的時間里,他追溯往昔,只能在夢中回憶起曾經的山溪舊事。這一句意境深遠,透露出對故鄉的思念和對過去美好時光的回憶。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過去時光的深深感慨,同時也反映了宋代士人游歷和遠行的風尚。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內心情感,詩人將讀者帶入了他的思考和回憶之中,引發人們對于流逝時光和自由漫游的思考。
“八年不踐同安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xú jì gōng shū qí dào zhōng èr shí shǒu
和徐季功舒蘄道中二十首
qián wǎn guī lái mài yǐ qiū, xiāng cóng shí shuō bái yún yóu.
灊皖歸來麥已秋,相從時說白云游。
bā nián bù jiàn tóng ān jìng, mèng lǐ shān xī jì jiù yóu.
八年不踐同安境,夢里山溪記舊由。
“八年不踐同安境”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