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胸次澆今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能胸次澆今古”全詩
樸遫已甘無足數。
品題忽及乃君余,頓覺焦枯得時雨。
分類: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酬秦壽之見贈三首》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酬秦壽之見贈三首》是王之道創作的詩詞作品。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誰能胸次澆今古,
老去蓬茅雜榛莽。
樸遫已甘無足數。
品題忽及乃君余,
頓覺焦枯得時雨。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王之道對秦壽之的回贈之情。詩中首先提到了"誰能胸次澆今古",意味著能有誰能夠廣泛涵蓋現在和古代的風采與學問。接著,詩人回顧了自己的歲月,描述了自己年老時所居住的簡陋茅草房和雜亂的荊棘之地,暗示了自己的質樸與淡泊。他表示自己已經甘愿接受這種樸素的生活,并不計較物質的豐富與貧乏。然而,當他在創作詩文時,卻突然想到了秦壽之,這位贈予他品題的朋友。這種突如其來的靈感就像及時的雨水滋潤了他焦枯的心靈。
整首詩詞以對秦壽之的回贈為主題,通過對自己生活狀態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對友誼的贊賞和珍視之情。詩人表達了自己的樸素與淡泊,以及對友人的思念和感激之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人巧妙地表達了他內心的變化和感受,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他內心世界的變化與情感的起伏。
這首詩詞展示了王之道獨特的表達方式和對友誼的真摯贊美。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他將自己的情感與思緒融入其中,使詩詞更加富有意境和感染力。整首詩詞流暢自然,給人以心靈的撫慰和啟迪,體現了宋代文人的藝術風格和情感表達能力。
“誰能胸次澆今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u qín shòu zhī jiàn zèng sān shǒu
酬秦壽之見贈三首
shuí néng xiōng cì jiāo jīn gǔ, lǎo qù péng máo zá zhēn mǎng.
誰能胸次澆今古,老去蓬茅雜榛莽。
pǔ chì yǐ gān wú zú shù.
樸遫已甘無足數。
pǐn tí hū jí nǎi jūn yú,
品題忽及乃君余,
dùn jué jiāo kū de shí yǔ.
頓覺焦枯得時雨。
“誰能胸次澆今古”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