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居晝掩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閒居晝掩門”全詩
吳吟聊遣興,楚些欲招魂。
否泰宜周易,行藏付魯論。
不須傷老大,眠食度朝昏。
分類: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和因格非見寄二首》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因格非見寄二首》
中文譯文:
一首:
兀坐時看屋,閒居晝掩門。
吳吟聊遣興,楚些欲招魂。
否泰宜周易,行藏付魯論。
不須傷老大,眠食度朝昏。
二首:
寄言因格非,何事強相問。
縱有丹砂術,誰能度炎熱。
秋風吹野草,夜月照孤松。
時維心無事,安得與君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王之道所寫,是一首以自我感慨為主題的詩作。詩中通過對居住環境和生活狀態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考。
第一首詩表達了作者的生活狀態。他孤獨地坐在家中,閉門不出,白天的時候也不怎么打開門窗。他用吳地的吟唱來消磨時間,只是為了打發無聊的心情;有時候也用楚地的古曲來引起心靈的共鳴,試圖喚起過去的記憶。作者借用吳、楚兩地的音樂,體現了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人生的思考。
第二首詩是給因格非的回信。作者感到困惑,不知道為什么因格非強烈地詢問他的情況。即便他掌握了煉丹的技巧,也無法度過內心的炎熱。秋風吹拂著草原上的野草,夜月照亮著孤獨的松樹,作者感嘆時光荏苒,心中卻無所事事,希望能與因格非共享這種寧靜和平淡。
整首詩以閑適、寧靜的生活態度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于隨遇而安的心態的追求。他不追求名利和權勢,不關心世俗紛擾,寧愿過著簡單的生活,享受平凡的時光。他認為否泰之道適合周易的原則,行為和藏心都要遵循魯論的道德準則。他并不奢求富有和權勢,只是希望能夠安享晚年,過上平靜而安穩的生活。
“閒居晝掩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yīn gé fēi jiàn jì èr shǒu
和因格非見寄二首
wù zuò shí kàn wū, xián jū zhòu yǎn mén.
兀坐時看屋,閒居晝掩門。
wú yín liáo qiǎn xìng, chǔ xiē yù zhāo hún.
吳吟聊遣興,楚些欲招魂。
fǒu tài yí zhōu yì, xíng cáng fù lǔ lùn.
否泰宜周易,行藏付魯論。
bù xū shāng lǎo dà, mián shí dù cháo hūn.
不須傷老大,眠食度朝昏。
“閒居晝掩門”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