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因青鳥送幽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偶因青鳥送幽尋”全詩
三扣石扉人不識,滿山松竹自悲吟。
分類: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游毛公洞六首》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毛公洞六首》是宋代王之道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偶然遇見一只青鳥引領我進入幽深的洞穴,翠綠的墻壁和陡峭的懸崖使陽光無法照射其中。我敲擊石門三次,里面的人卻不認識我,山中彌漫著松竹的悲吟聲。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偶然發現毛公洞并游歷其中的情景。青鳥的出現和引導,使得作者得以進入這個幽深的洞穴中,洞穴內的翠壁和蒼崖給人以幽暗與險峻的感覺。作者在洞門前敲擊三次,卻發現洞內的人并不認識他,這也讓人感受到一種陌生與疏離。整個山中彌漫著松竹的悲吟聲,這給人一種寂寥與憂傷的感覺。
賞析:
《游毛公洞六首》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游歷毛公洞的經歷。詩中的景物描寫獨具匠心,通過描繪翠壁和蒼崖的景色,營造出幽深險峻的氛圍,給人以一種神秘的感覺。作者與洞內的人陌生而不熟悉,這種疏離感和寂寥感進一步增強了整首詩的憂傷情緒。最后,詩人以滿山松竹自悲吟作結,表達了對自然的傾訴和對生命的思考。
這首詩詞通過景物描寫和情感表達相結合,創造出一種幽靜寂寥的意境,給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共鳴。它展示了王之道的獨特的詩意和情感表達能力,體現了宋代詩人追求幽深意境和情感內省的特點。
“偶因青鳥送幽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máo gōng dòng liù shǒu
游毛公洞六首
ǒu yīn qīng niǎo sòng yōu xún, cuì bì cāng yá bái rì yīn.
偶因青鳥送幽尋,翠壁蒼崖白日陰。
sān kòu shí fēi rén bù shí, mǎn shān sōng zhú zì bēi yín.
三扣石扉人不識,滿山松竹自悲吟。
“偶因青鳥送幽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