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空憐稼穡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千頃空憐稼穡低”全詩
天意未收連夜雨,農功良苦半身泥。
一丸莫救風濤決,千頃空憐稼穡低。
朝滿夕除應可信,望晴心緒憶昌黎。
分類: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蘇臺憫農》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蘇臺憫農》是宋代王之道的一首詩詞,描繪了農民辛勤勞作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農民的同情和對農業的關切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
稻田高下欲分畦,
積潦瀰茫隔寸堤。
天意未收連夜雨,
農功良苦半身泥。
一丸莫救風濤決,
千頃空憐稼穡低。
朝滿夕除應可信,
望晴心緒憶昌黎。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寫實手法描繪了農田的景象,通過描寫農民辛勤耕作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農民辛勤勞作和對農業收成的關切之情。
首兩句描述了稻田的情況,稻田的高低勢頭欲要分出來,但積水泛濫茫茫一片,將稻田與田埂隔開。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農民的辛苦。天意未收,連夜的雨水不斷,給農民的勞動帶來困難。農民的辛勞努力就像半個身體陷在泥濘中一樣,艱苦而辛酸。
接著的兩句表達了農民的無奈和苦衷。農民再怎么努力,也無法阻止風浪決堤,一粒稻谷也無法救治這樣的災害。千頃的農田空蕩蕩地,只能憐憫農民的勞作和他們收獲的微薄。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未來的希望與期盼。詩人相信,盡管早晨滿天烏云,晚上才能消散,但清晨的晴空一定會到來。作者的心情和思緒,也回憶起了古代文人蘇軾,昌黎是蘇軾的字。
整首詩詞通過描寫農民的辛勤勞作和對農田的關切,表達了對農民辛苦付出的同情和對農業豐收的期望,體現了作者對農民的關懷和對社會的思考。同時,通過對自然與人的關系的描繪,也反映了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和力量對比。
“千頃空憐稼穡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ū tái mǐn nóng
蘇臺憫農
dào tián gāo xià yù fēn qí, jī lǎo mí máng gé cùn dī.
稻田高下欲分畦,積潦瀰茫隔寸堤。
tiān yì wèi shōu lián yè yǔ, nóng gōng liáng kǔ bàn shēn ní.
天意未收連夜雨,農功良苦半身泥。
yī wán mò jiù fēng tāo jué, qiān qǐng kōng lián jià sè dī.
一丸莫救風濤決,千頃空憐稼穡低。
cháo mǎn xī chú yīng kě xìn, wàng qíng xīn xù yì chāng lí.
朝滿夕除應可信,望晴心緒憶昌黎。
“千頃空憐稼穡低”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