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招提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十里招提路”全詩
青黃原上麥,紅白草間薇。
正看云容合,俄驚雨腳飛。
余花被沾濕,芳氣襲人衣。
分類: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夏日歸自寶林二首》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夏日歸自寶林二首》是宋代詩人王之道的作品。這首詩以夏日的歸途為題材,描繪了作者在歸途中所見所感,表達了對大自然的贊美和感慨。
詩意:
這首詩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展現了夏日歸途中的美麗景色和作者內心的感受。詩中提到了"十里招提路"和"崎嶇祝堅歸",形容了回家的道路崎嶇艱險。接著描述了原野上的景象,"青黃原上麥,紅白草間薇",描繪了麥田和野草的顏色,生動地再現了夏日的景色。在這樣美景的映襯下,作者忽然看到了云彩合攏,突然下起了雨,"正看云容合,俄驚雨腳飛"。雨水打濕了周圍的花朵,"余花被沾濕,芳氣襲人衣",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展示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細膩觀察和感受。作者用簡潔而準確的語言描繪了夏日回家的路途,道出了艱辛與困苦。然而,詩中的景色描繪卻充滿了生機和美麗,麥田的青黃、野草的紅白,給人一種豐富多彩的感覺。
詩中的意象變化也很巧妙,從最初的招提路,到后來的云彩和雨水,詩人通過這種變化,表現了人生的無常和變化。尤其是雨水打濕了花朵的描寫,不僅增添了詩中的意境,還給人一種清新的感受。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和生動的描寫,將夏日的景色和歸途的心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讀者在欣賞這首詩時,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回歸途中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感慨,同時也能夠體味到生活中的變化和無常。
“十里招提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à rì guī zì bǎo lín èr shǒu
夏日歸自寶林二首
shí lǐ zhāo tí lù, qí qū zhù jiān guī.
十里招提路,崎嶇祝堅歸。
qīng huáng yuán shàng mài, hóng bái cǎo jiān wēi.
青黃原上麥,紅白草間薇。
zhèng kàn yún róng hé, é jīng yǔ jiǎo fēi.
正看云容合,俄驚雨腳飛。
yú huā bèi zhān shī, fāng qì xí rén yī.
余花被沾濕,芳氣襲人衣。
“十里招提路”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