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夜無眠想千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清夜無眠想千古”全詩
賢否紛紛固難數。
樓頭漏聲寂不聞,策策寒窗葉鳴雨。
分類: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教授顏端行出示所和老杜曲江章因次韻》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教授顏端行出示所和老杜曲江章因次韻》是宋代詩人王之道的作品。該詩抒發了作者在清夜中無法入眠,思考千古風云的壯志,卻感到自己的文字茫然無力,墮入塵世的困境。詩中探討了人才的得失問題,認為評價賢否之事難以確切斷定。在孤寂的樓頭,滴水聲卻無法聽到,寒窗下的作者思緒萬千,仿佛葉子在雨中鳴叫。
這首詩通過描繪作者在清夜中的心境,展現出對自身才智和人世滄桑的深思。作者在深夜中無法入眠,思緒紛亂,顯示了他對千古風云的關注和對個人成就的追求。然而,他對自己的文字表達感到茫然和無力,認為自己的才華難以在紛繁世事中得到應有的認可。這種無眠的狀態和對人才得失的思考,體現了作者內心的掙扎和無奈。
詩中的樓頭漏聲和寒窗下的葉子鳴雨是作者孤寂心境的象征。樓頭漏聲寂不聞,表明作者處于一種孤獨的狀態,無法與外界溝通。寒窗下的葉子鳴雨,則突顯了作者內心的不安和焦慮。這些形象的運用增強了詩的意境和情感表達。
整首詩以清夜無眠為背景,通過描寫作者的內心紛亂和思考,展現了他對自身才智和人世之事的矛盾感。詩意深邃,引人深思。作者以自己的不眠之夜折射出人類對于成就與困惑、才華與評價之間的矛盾與困境,體現了個體在社會環境中的掙扎與無奈。
“清夜無眠想千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ào shòu yán duān xíng chū shì suǒ hé lǎo dù qǔ jiāng zhāng yīn cì yùn
教授顏端行出示所和老杜曲江章因次韻
qīng yè wú mián xiǎng qiān gǔ, yī zì máng rán duò shā mǎng.
清夜無眠想千古,一字茫然墮沙莽。
xián fǒu fēn fēn gù nán shù.
賢否紛紛固難數。
lóu tóu lòu shēng jì bù wén,
樓頭漏聲寂不聞,
cè cè hán chuāng yè míng yǔ.
策策寒窗葉鳴雨。
“清夜無眠想千古”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