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字可人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作字可人意”全詩
維時習治久,群盜方縱橫。
生售數毛穎,一一簡擇精。
作字可人意,為我供筆耕。
不知二十年。
天下乃復平。
爾貧技不售,我因功無成。
布衫負篛笠,羸然過柴荊。
我老廢讀書,無意游管城。
千錢與斗米,聊爾餉此行。
歸家飽妻子,一笑嘲彭亨。
分類: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贈筆工柳之庠》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筆工柳之庠》是宋代詩人王之道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曾經任職于歷陽,得到了一支出色的筆,是由柳木制成的。我長時間將其用于寫作,而當時社會上盜賊橫行。柳木制的筆的毛穎被剪短,我仔細挑選了一支支精巧的筆。用這支筆寫字,能夠表達人的情感,供我耕耘文字之用。不知不覺過去了二十年,天下終于恢復了平靜。你這位貧窮的技工不再出售筆,而我因為沒有取得成就而感到沮喪。我身穿破布衫,背負篛笠,瘦弱地穿過荊棘。我年老體弱,讀書的意愿已經消失,也沒有意愿游歷管城。千錢和一斗米勉強維持著我的生活。回到家中,滿足地和妻子嬉笑譏諷彭亨。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一位過去曾任職于歷陽的文人為主人公,通過描述自己的境遇和內心感受,傳達了對于命運變遷和人生困頓的思索和反思。
詩中的第一部分描繪了作者得到一支優秀的筆,以及他在動蕩的時局中艱難寫作的情景。這里的柳木筆象征著作者的才華和創作能力,而社會的動蕩則映照出那個時代的混亂和困境。
第二部分講述了作者經過多年的努力仍未取得成就,與貧窮的技工相比,他感到自己的功績微不足道。這種對于個人價值的懷疑和自我否定,反映了作者對于社會地位和人生意義的思考。
接下來的描寫中,作者形容自己衣衫襤褸,背負著篛笠,羸弱地穿行于荊棘之中,表現了他年老體衰、精神消沉的狀態。他對于讀書和游歷的興趣也已經消失,只能勉強維持生計。
最后,回到家中,作者與妻子一起開懷大笑,嘲笑著彭亨。這里的笑聲可能是對于世事無常和人生荒謬的一種應對方式,也可以被視為對于命運的嘲諷和自嘲。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作者的經歷和感受,展示了一個時代的動蕩和困頓,以及個人在其中的無奈和迷茫。詩人通過自我反思和對比,表達了對于命運和人生意義的思索,同時也反映了宋代社會中普通人的生活狀況和心理狀態。
“作字可人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bǐ gōng liǔ zhī xiáng
贈筆工柳之庠
wǒ xī chéng lì yáng, hǎo bǐ dé liǔ shēng.
我昔丞歷陽,好筆得柳生。
wéi shí xí zhì jiǔ, qún dào fāng zòng héng.
維時習治久,群盜方縱橫。
shēng shòu shù máo yǐng, yī yī jiǎn zé jīng.
生售數毛穎,一一簡擇精。
zuò zì kě rén yì, wèi wǒ gōng bǐ gēng.
作字可人意,為我供筆耕。
bù zhī èr shí nián.
不知二十年。
tiān xià nǎi fù píng.
天下乃復平。
ěr pín jì bù shòu, wǒ yīn gōng wú chéng.
爾貧技不售,我因功無成。
bù shān fù ruò lì, léi rán guò chái jīng.
布衫負篛笠,羸然過柴荊。
wǒ lǎo fèi dú shū, wú yì yóu guǎn chéng.
我老廢讀書,無意游管城。
qiān qián yǔ dòu mǐ, liáo ěr xiǎng cǐ xíng.
千錢與斗米,聊爾餉此行。
guī jiā bǎo qī zǐ, yī xiào cháo péng hēng.
歸家飽妻子,一笑嘲彭亨。
“作字可人意”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