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花也似知人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楊花也似知人意”全詩
楊花也似知人意,來趁飛紅入座隅。
分類: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含山驛中》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含山驛中》是宋代詩人王之道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人以含山驛為背景,描繪了一個溫暖宜人的春日景象。
詩詞的中文譯文:
陽光溫暖,微風輕拂,午睡醒來仍有余夢。
海棠花嬌艷的玉色肌膚逐漸褪去。
楊花似乎也能感知人的情意,
飛舞的紅花從庭院的角落飄來。
詩意和賞析:
《含山驛中》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春日的美景和生活的愉悅。詩人以含山驛作為詩歌的背景,通過描寫陽光明媚、微風輕拂的春日氛圍,營造出一種宜人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詩人描述了自己從午睡中醒來的情景,仍然帶著余夢的余韻。
詩中提到的海棠花,形容其嬌艷的玉色肌膚逐漸褪去。這一描寫不僅展示了花朵的美麗,也寓意著時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變化。詩人利用海棠花的褪色,暗示人事易逝,生命的短暫,增添了一絲凄涼之感。
詩中還提到了楊花,詩人將其擬人化,表達出楊花似乎能察覺人的情感。這種細膩的描寫,使詩詞中的自然景象與人情世故相互交融,增添了一份柔情和人文關懷。
最后,詩人描述了飛舞的紅花從庭院的角落飄來。這一景象不僅為整首詩詞增添了視覺上的美感,同時也表達了春天的歡樂和活力。紅花如同飛舞的火焰,點綴了詩人的生活,使平凡的驛站也充滿了生機和色彩。
總的來說,王之道的《含山驛中》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鮮明的意象,展示了春日的美好景象以及人與自然的交融。詩人以含蓄含蓄的筆墨,傳達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時光流轉的思考,使讀者在品味詩詞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生命的短暫和人情之美。
“楊花也似知人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án shān yì zhōng
含山驛中
rì nuǎn fēng qīng zhòu shuì yú, hǎi táng jiāo tuì yù jī fū.
日暖風輕晝睡余,海棠嬌褪玉肌膚。
yáng huā yě sì zhī rén yì, lái chèn fēi hóng rù zuò yú.
楊花也似知人意,來趁飛紅入座隅。
“楊花也似知人意”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