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磨東來不記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達磨東來不記年”全詩
顧從清凈求明了,應喜晨齋學省緣。
分類: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和天衣聰老五首》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天衣聰老五首》
朝代:宋代
作者:王之道
詩詞的中文譯文:
達磨東來不記年,
一燈然處百燈然。
顧從清凈求明了,
應喜晨齋學省緣。
詩意:
這首詩是王之道與天衣聰老的合作作品,共有五首。詩中表達了對達磨(即達摩祖師)東來的贊美和敬佩之情,以及達磨的啟示對修行者的重要性。詩人通過燈火的隱喻,探討了追求真理和修行的道路。
賞析:
這首詩通過簡潔的語言和意象深遠的表達,傳達了修行者對達磨祖師的崇敬之情。達磨被描述為東來的存在,超越了時間的概念,象征著佛法的普世性。一盞燈的明亮,能照亮其他的百盞燈,暗示了達磨的智慧和教誨的力量。詩人呼吁人們要追隨達磨的清凈之道,尋求真實的明了。在修行的過程中,黎明時分的晨齋是一種修省心境的機會,也是與佛法相應的修行方式。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節奏,直接而有力地傳達了修行者對達磨智慧和教誨的贊嘆和感激之情。
這首詩展示了王之道對佛教修行的理解和向往,以及對達磨的景仰之心。通過表達對清凈和明了的追求,詩人向讀者傳遞了一種對內心的澄明和對修行道路的勉勵。整首詩具有深遠的哲理意義,激發人們對追求真理和修行的思考和探索。
“達磨東來不記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tiān yī cōng lǎo wǔ shǒu
和天衣聰老五首
dá mó dōng lái bù jì nián, yī dēng rán chù bǎi dēng rán.
達磨東來不記年,一燈然處百燈然。
gù cóng qīng jìng qiú míng liǎo, yīng xǐ chén zhāi xué shěng yuán.
顧從清凈求明了,應喜晨齋學省緣。
“達磨東來不記年”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