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獨帶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我行獨帶月”全詩
我行獨帶月,滉漾制金線。
凝寒逼征衣,霜華重如霰。
至此懷僧彌,老淚幾欲泫。
分類: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會河道中》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會河道中》是宋代詩人王之道的作品。詩中描繪了作者在河道邊的一幕景象。
詩詞的中文譯文:
在會河村店的河道邊,河水清澈明亮。我獨自行走,帶著明亮的月光,月光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像是織成了一道金色的線。冷冽的寒意逼近著我的征衣,霜華像是雪花紛飛般密集。來到這里,我懷念起遠方的僧人,老淚幾乎要流下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清新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在會河道中的孤獨行走,并通過描寫自然景觀傳達了內心的情感。
詩人通過描繪河道的清澈明亮,以及月光在水面上的倒影,表現出一種寧靜和神秘的氛圍。月光的倒影如同金線,給人以閃爍的美感,同時也暗示了詩人內心中對于遠方的思念之情。
詩中描述的寒意和霜華,增加了冷冽的氣氛,同時也傳遞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離別之情。他對遠方僧人的懷念與憂傷,在這個寒冷的景色中更加顯得深刻和真摯。
整首詩以簡短的句子和樸素的詞語,傳達出詩人內心情感的深沉和真實。通過對自然景觀的細膩描繪,以及對內心情感的表現,詩人成功地將讀者帶入了他的情感世界,引發人們對于離別和遠方的思考。
“我行獨帶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ì hé dào zhōng
會河道中
huì hé cūn diàn xī, shā shuǐ qīng liàn liàn.
會河村店西,沙水清練練。
wǒ xíng dú dài yuè, huàng yàng zhì jīn xiàn.
我行獨帶月,滉漾制金線。
níng hán bī zhēng yī, shuāng huá zhòng rú sǎn.
凝寒逼征衣,霜華重如霰。
zhì cǐ huái sēng mí, lǎo lèi jī yù xuàn.
至此懷僧彌,老淚幾欲泫。
“我行獨帶月”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