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千里訪茅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杖藜千里訪茅茨”全詩
白發我徒悲老大,青山君尚記艱危。
夜聽高論因忘寐,晝味新詩可療饑。
冬日迎長殊可愛,何妨去國少遲遲。
分類: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送劉元發歸鄱陽次其韻》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劉元發歸鄱陽次其韻》是宋代詩人王之道的作品。這首詩情感真摯,表達了對友人劉元發的深情告別和祝福之情。
詩中描述了王之道遠行千里,前往茅茨拜訪劉元發的情景。他回憶起過去與劉元發的美好時光,心中充滿了期待和留戀。王之道已經年老,白發蒼蒼,但他對劉元發的離別感到悲傷。然而,他也提到了劉元發曾經面臨的艱險境地,表示劉元發應該還記得青山的危險和艱難。
詩人在夜晚聆聽高論,因為思考問題而失眠,白天則通過品味新詩來滿足內心的饑渴。他迎接冬日的到來,將不同尋常的事物視為可愛之物,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最后,他鼓勵劉元發不要遲疑,勇往直前,不要擔心離開國家會耽誤太久。
這首詩表達了王之道對友情的珍惜和對劉元發的祝福。他回顧了彼此的過往,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詩中也透露出對生活的熱愛和積極向前的態度。通過描繪詩人自己的心境,詩中蘊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流露,給人以啟發和思考。
“杖藜千里訪茅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iú yuán fā guī pó yáng cì qí yùn
送劉元發歸鄱陽次其韻
zhàng lí qiān lǐ fǎng máo cí, lái fù dāng nián yī xiào qī.
杖藜千里訪茅茨,來赴當年一笑期。
bái fà wǒ tú bēi lǎo dà, qīng shān jūn shàng jì jiān wēi.
白發我徒悲老大,青山君尚記艱危。
yè tīng gāo lùn yīn wàng mèi, zhòu wèi xīn shī kě liáo jī.
夜聽高論因忘寐,晝味新詩可療饑。
dōng rì yíng zhǎng shū kě ài, hé fáng qù guó shǎo chí chí.
冬日迎長殊可愛,何妨去國少遲遲。
“杖藜千里訪茅茨”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