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中田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自有中田廬”全詩
看君種田庵,名異實則如。
條場歸云來,宮功不容紓。
分類: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種田庵》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種田庵》是宋代詩人王之道的作品。這首詩以描述田園生活為主題,展現了農民種田的辛勤與踏實。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古人用耒耜,有了中田廬。
看著你的種田庵,名聲獨特而實際如此。
收獲的莊稼如云般豐盈,皇室的功業不容忽視。
詩意:
這首詩以古代農民的種田生活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農耕勞作的贊美和對莊稼豐收的期許。通過對種田庵的描繪,詩人展示了農民的勤勞與智慧,并將其與皇室的功業相對照,彰顯了農民在社會中的重要地位。
賞析:
《種田庵》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農民的生活和勞作場景,展示了田園生活的寧靜與美好。詩人通過形象的描寫,將農民使用的農具耒耜與田庵相結合,突顯了古人種田的傳統與智慧。同時,詩中的種田庵被賦予了特殊的名聲,表明它在農田中的地位非同尋常。詩末提到的收獲豐盈的莊稼如云,與宮廷的功業相對比,襯托出農民的勞動成果和他們為社會作出的貢獻。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展現了農民的勤勞與智慧,表達了對農民勞動的贊美和對農田豐收的期盼。通過對比農民與皇室的不同地位,詩人彰顯了農民的價值和重要性,呼吁社會對農業的重視。這首詩以富有感染力的形象描寫和深刻的思想內涵,展示了宋代文人對農田勞作的關注和對農民的贊美。
“自有中田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òng tián ān
種田庵
gǔ rén jí lěi sì, zì yǒu zhōng tián lú.
古人即耒耜,自有中田廬。
kàn jūn zhòng tián ān, míng yì shí zé rú.
看君種田庵,名異實則如。
tiáo chǎng guī yún lái, gōng gōng bù róng shū.
條場歸云來,宮功不容紓。
“自有中田廬”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