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話名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能話名理”全詩
人生不知足,奔馳竟朝夕。
誰能話名理,尊酒時促席。
賢愚在相遠,業玕映業荻。
多謝張南巢,詩筒肯予覓。
瑯瑯若明珠,其來自靈壁。
僧房聊解鞍,當暑得偃息。
挽回清微風,筆有萬鈞力。
分類: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和張詠老》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張詠老》是宋代王之道創作的一首詩詞。根據內容,我將為你提供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但不會輸出原詩詞內容。
中文譯文:
《和張詠老》
三公與刺史,秩等二千石。
人生不知足,奔馳竟朝夕。
誰能話名理,尊酒時促席。
賢愚在相遠,業玕映業荻。
多謝張南巢,詩筒肯予覓。
瑯瑯若明珠,其來自靈壁。
僧房聊解鞍,當暑得偃息。
挽回清微風,筆有萬鈞力。
詩意:
這首詩詞寫的是作者與張詠老的和詩之作。在詩中,作者表達了對權勢和地位的追求和不滿。他提到了三公和刺史,這些官職都是擁有很高的地位和權力的。然而,作者認為人們對于權位和地位的追求永無止境,即使擁有了高職位,也不能滿足他們的欲望。他們為了追求更高的地位而不斷奔波,甚至在朝夕之間都在奔馳。
詩中提到了誰能夠理解名利的虛妄,當人們舉杯尊酒的時候,誰能夠促使他們思考這些問題。作者認為智者和愚者之間有著巨大的距離,他們的追求和價值觀是不同的。作者借景抒懷,將荻與玕作為象征,表達了賢愚之間的差異和巨大的反差。
作者在詩中向張南巢表示感謝,稱贊他的才華和詩才,將他的詩筆比作明珠,靈感來自靈壁(指傳世之作)。在僧房中解下馬鞍,享受夏日的清涼,作者得以放松和休息。最后,他希望通過自己的筆,挽回那清新微風的感覺,表達出自己筆力的巨大和強大。
賞析:
《和張詠老》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權位和地位追求的不滿,并通過對賢愚之間的對比,抒發了自己對名利虛妄的思考。作者通過對張南巢的贊美,展示了他對才情的敬佩,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文學藝術的追求。最后,通過挽回清微風的意象,作者表達了自己筆力的強大和對清新自然的向往。
這首詩詞雖然篇幅不長,但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表達,展示了作者對人生追求和價值觀的思考。同時,詩中也融入了作者對文學創作的熱愛和對自然的向往,給人以啟發和思考。
“誰能話名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hāng yǒng lǎo
和張詠老
sān gōng yǔ cì shǐ, zhì děng èr qiān dàn.
三公與刺史,秩等二千石。
rén shēng bù zhī zú, bēn chí jìng zhāo xī.
人生不知足,奔馳竟朝夕。
shuí néng huà míng lǐ, zūn jiǔ shí cù xí.
誰能話名理,尊酒時促席。
xián yú zài xiāng yuǎn, yè gān yìng yè dí.
賢愚在相遠,業玕映業荻。
duō xiè zhāng nán cháo, shī tǒng kěn yǔ mì.
多謝張南巢,詩筒肯予覓。
láng láng ruò míng zhū, qí lái zì líng bì.
瑯瑯若明珠,其來自靈壁。
sēng fáng liáo jiě ān, dāng shǔ dé yǎn xī.
僧房聊解鞍,當暑得偃息。
wǎn huí qīng wēi fēng, bǐ yǒu wàn jūn lì.
挽回清微風,筆有萬鈞力。
“誰能話名理”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