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雨也颼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雨也颼颼”出自宋代吳文英的《唐多令》,
詩句共5個字,詩句拼音為:bù yǔ yě sōu sōu,詩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不雨也颼颼”全詩
《唐多令》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縱芭蕉、不雨也颼颼。
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
燕辭歸,客尚淹留。
垂柳不縈裙帶住,漫長是、系行舟。
縱芭蕉、不雨也颼颼。
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
燕辭歸,客尚淹留。
垂柳不縈裙帶住,漫長是、系行舟。
作者簡介(吳文英)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注釋】:
①心上秋:合起來成一“愁”字。兩句點明“愁”字來自惜別傷離。
②颼颼:風雨聲。這句是說即使不下雨,芭蕉仍然發出颼颼的秋聲。
③年事:往事。這兩句是說往事如夢,似花落水流。
④燕辭歸:曹丕《燕歌行》“群燕辭歸雁南翔”。 客:作者自稱。
淹留:停留。
⑤縈:旋繞。 裙帶:指別去的女子。
【評解】
本詞就眼前之景,抒離別之情。上片寫離愁。詩人滿懷愁緒,怕在月明之夜,登樓
眺望。下片抒發別情。燕已歸來,人卻淹留他方。全詞構思新穎別致,寫得細膩入微。
語言通俗淺近,頗似民歌小調。
【集評】
沈際飛《草堂詩余正集》:所以感傷之本,豈在蕉雨?妙妙。
王士禛《花草蒙拾》:“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滑稽之雋,與龍輔《閨怨》
詩:“得郎一人來,便可成仙去”,同是“子夜”變體。
張炎《詞源》:此詞疏快,不質實。
陳洵《海綃說詞》:玉田不知夢窗,乃欲拈出此闋牽彼就我,無識者,群聚而和之,
遂使四明絕調,沉沒幾六百年,可嘆!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首二句以“心上秋”合成“愁”字,猶古樂府之
“山上復有山”,合成征人之“出”字。金章宗之“二人土上坐”,皆藉字以傳情,妙
語也。“垂柳”二句與《好事近》“藕絲纜船”同意。
“明月”及“燕歸”二句,雖詩詞中恒徑,而句則頗耐吟諷。張叔夏以“疏快”兩
字評之,殊當。
---------------------
吳文英的這首《唐多令》寫的是羈旅懷人。全詞字句不事雕琢,自然渾成,在吳詞中為別調。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為第一段,起筆寫羈旅秋思,釀足了愁情,目的是為寫別情蓄勢。前二句先點“愁”字,語帶雙關。從詞情看,這是說造成這些愁情的,是離人悲秋的緣故,秋思是平常的,說離人秋思方可稱愁,單就這點說命意便有出奇制勝之處。從字面看,“愁”字是由“秋心”二字拼合而成,所以此二字又近于字謎游戲。這種手法,古代歌謠中經常可見 ,王士禛謂此二句為“《子夜》變體 ”,具“滑稽之雋”(《花草蒙拾》),是道著語。此詞以“秋心”合成“愁”字,是離合體,皆入謎格,故是“變體 ”。此處似乎是信手拈來,涉筆成趣,毫無造作之嫌,且緊扣主題秋思離愁 ,實不該以“油腔滑調”(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二)目之。
“何處合成愁 ?離人心上秋 。”兩句一問一答,開篇即出以唱嘆 ,而且鑿空道來,實可稱倒折之筆。下句“縱芭蕉不雨也颼颼”是說,雖然沒有下雨,但芭蕉也會因颼颼秋風,發出凄涼的聲響。這分明想告訴讀者,先時有過雨來。而起首愁生何處的問題,正由此處蕉雨惹起。所以前二句即由此倒折出來,平添千回百折之感。秋雨初停,天涼如水,明月東升,正是登樓納涼賞月的好時候。“都道晚涼天氣好”,可謂人云亦云 ,而“有明月,怕登樓”,才是客子真實獨特的心理寫照。“月是故鄉明”,望月是難免會觸動鄉思離愁的。這三句沒有直說愁,卻通過客子心口不一的描寫把它充分地表現了。
秋屬歲未,頗容易使人聯想到晚歲。過片就嘆息年光過盡 ,往事如夢。“花空煙水流”是比喻青春歲月的流逝,又是賦寫秋景,兼有二義之妙。由此可見客子是長期飄泊在外,老大未回之人。看到燕子辭巢而去,心生無限感慨。“燕辭歸”與“客尚淹留”,兩相對照,自可見人不如候鳥 。以上蕉雨 、明月、落花、流水、去燕⋯⋯雖無非秋景,而又不是一般的秋景,于中無往而非客愁,這也就是“離人心上秋”的具體形象化了。
此下為第二段 ,寫客中孤寂的感嘆。“垂柳”是眼中秋景 ,而又關離情別事寫來承接自然 。“ 縈”、“系”二字均由柳絲綿長思出 ,十分形象。“垂柳不縈裙帶住 ”一句寫的是其人已去,“裙帶”二字暗示對方的身份和彼此之間的關系 ;“謾長是 ,系行舟”二句是自況,意思是自己不能隨去。羈身異鄉,又成孤零,本就有雙重悲愁,何況離自己而去者又是一位情侶呢。由此方見篇著“離人”二字具有更多一重含意 ,是離鄉又逢離別的人啊,其愁也就更其難堪了。伊人已去而自己既留,必有不得已的理由,卻不明說(也無須說),只是埋怨柳絲或系或不系,無賴至極,卻又耐人尋味 。“燕辭歸 、客尚淹留”句與此三句,又形成比興關系,情景相映成趣。
全詞第一段對于羈旅秋思著墨較多 ,渲染較詳,為后邊描寫蓄足了力量。第二段寫字中懷人,著筆簡潔明快,發語恰到好處,毫無拖沓之感。較之作者的其它作品,此詞確有其獨到之處。
①心上秋:合起來成一“愁”字。兩句點明“愁”字來自惜別傷離。
②颼颼:風雨聲。這句是說即使不下雨,芭蕉仍然發出颼颼的秋聲。
③年事:往事。這兩句是說往事如夢,似花落水流。
④燕辭歸:曹丕《燕歌行》“群燕辭歸雁南翔”。 客:作者自稱。
淹留:停留。
⑤縈:旋繞。 裙帶:指別去的女子。
【評解】
本詞就眼前之景,抒離別之情。上片寫離愁。詩人滿懷愁緒,怕在月明之夜,登樓
眺望。下片抒發別情。燕已歸來,人卻淹留他方。全詞構思新穎別致,寫得細膩入微。
語言通俗淺近,頗似民歌小調。
【集評】
沈際飛《草堂詩余正集》:所以感傷之本,豈在蕉雨?妙妙。
王士禛《花草蒙拾》:“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滑稽之雋,與龍輔《閨怨》
詩:“得郎一人來,便可成仙去”,同是“子夜”變體。
張炎《詞源》:此詞疏快,不質實。
陳洵《海綃說詞》:玉田不知夢窗,乃欲拈出此闋牽彼就我,無識者,群聚而和之,
遂使四明絕調,沉沒幾六百年,可嘆!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首二句以“心上秋”合成“愁”字,猶古樂府之
“山上復有山”,合成征人之“出”字。金章宗之“二人土上坐”,皆藉字以傳情,妙
語也。“垂柳”二句與《好事近》“藕絲纜船”同意。
“明月”及“燕歸”二句,雖詩詞中恒徑,而句則頗耐吟諷。張叔夏以“疏快”兩
字評之,殊當。
---------------------
吳文英的這首《唐多令》寫的是羈旅懷人。全詞字句不事雕琢,自然渾成,在吳詞中為別調。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為第一段,起筆寫羈旅秋思,釀足了愁情,目的是為寫別情蓄勢。前二句先點“愁”字,語帶雙關。從詞情看,這是說造成這些愁情的,是離人悲秋的緣故,秋思是平常的,說離人秋思方可稱愁,單就這點說命意便有出奇制勝之處。從字面看,“愁”字是由“秋心”二字拼合而成,所以此二字又近于字謎游戲。這種手法,古代歌謠中經常可見 ,王士禛謂此二句為“《子夜》變體 ”,具“滑稽之雋”(《花草蒙拾》),是道著語。此詞以“秋心”合成“愁”字,是離合體,皆入謎格,故是“變體 ”。此處似乎是信手拈來,涉筆成趣,毫無造作之嫌,且緊扣主題秋思離愁 ,實不該以“油腔滑調”(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二)目之。
“何處合成愁 ?離人心上秋 。”兩句一問一答,開篇即出以唱嘆 ,而且鑿空道來,實可稱倒折之筆。下句“縱芭蕉不雨也颼颼”是說,雖然沒有下雨,但芭蕉也會因颼颼秋風,發出凄涼的聲響。這分明想告訴讀者,先時有過雨來。而起首愁生何處的問題,正由此處蕉雨惹起。所以前二句即由此倒折出來,平添千回百折之感。秋雨初停,天涼如水,明月東升,正是登樓納涼賞月的好時候。“都道晚涼天氣好”,可謂人云亦云 ,而“有明月,怕登樓”,才是客子真實獨特的心理寫照。“月是故鄉明”,望月是難免會觸動鄉思離愁的。這三句沒有直說愁,卻通過客子心口不一的描寫把它充分地表現了。
秋屬歲未,頗容易使人聯想到晚歲。過片就嘆息年光過盡 ,往事如夢。“花空煙水流”是比喻青春歲月的流逝,又是賦寫秋景,兼有二義之妙。由此可見客子是長期飄泊在外,老大未回之人。看到燕子辭巢而去,心生無限感慨。“燕辭歸”與“客尚淹留”,兩相對照,自可見人不如候鳥 。以上蕉雨 、明月、落花、流水、去燕⋯⋯雖無非秋景,而又不是一般的秋景,于中無往而非客愁,這也就是“離人心上秋”的具體形象化了。
此下為第二段 ,寫客中孤寂的感嘆。“垂柳”是眼中秋景 ,而又關離情別事寫來承接自然 。“ 縈”、“系”二字均由柳絲綿長思出 ,十分形象。“垂柳不縈裙帶住 ”一句寫的是其人已去,“裙帶”二字暗示對方的身份和彼此之間的關系 ;“謾長是 ,系行舟”二句是自況,意思是自己不能隨去。羈身異鄉,又成孤零,本就有雙重悲愁,何況離自己而去者又是一位情侶呢。由此方見篇著“離人”二字具有更多一重含意 ,是離鄉又逢離別的人啊,其愁也就更其難堪了。伊人已去而自己既留,必有不得已的理由,卻不明說(也無須說),只是埋怨柳絲或系或不系,無賴至極,卻又耐人尋味 。“燕辭歸 、客尚淹留”句與此三句,又形成比興關系,情景相映成趣。
全詞第一段對于羈旅秋思著墨較多 ,渲染較詳,為后邊描寫蓄足了力量。第二段寫字中懷人,著筆簡潔明快,發語恰到好處,毫無拖沓之感。較之作者的其它作品,此詞確有其獨到之處。
“不雨也颼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áng duō lìng
唐多令
hé chǔ hé chéng chóu? lí rén xīn shàng qiū.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zòng bā jiāo bù yǔ yě sōu sōu.
縱芭蕉、不雨也颼颼。
dōu dào wǎn liáng tiān qì hǎo,
都道晚涼天氣好,
yǒu míng yuè, pà dēng lóu.
有明月,怕登樓。
nián shì mèng zhōng xiū, huā kōng yān shuǐ liú.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
yàn cí guī, kè shàng yān liú.
燕辭歸,客尚淹留。
chuí liǔ bù yíng qún dài zhù,
垂柳不縈裙帶住,
màn cháng shì xì xíng zhōu.
漫長是、系行舟。
“不雨也颼颼”平仄韻腳
拼音:bù yǔ yě sōu sōu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不雨也颼颼”的相關詩句
“不雨也颼颼”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不雨也颼颼”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不雨也颼颼”出自吳文英的 《唐多令·何處合成愁》,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